AI导读: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展示了人形机器人的快速发展,高盛预测到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约380亿美元。人形机器人正经历从实验室到量产的质变,行业热度持续攀升,预计2025年成为量产元年。

“金属没有喜怒哀乐,但可以折射光”,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机器人秀的这句旁白,在排练花絮结尾点亮。乐聚通研(北京)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乐聚机器人”)创始人冷晓琨钟爱这句话,迅速分享至朋友圈,配图是其公司“夸父”机器人在聚光灯下的精彩表演,歌词定格在“一起向未来”。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现场,人形机器人无处不在,15家企业近百台机器人活跃于各个角落。迎宾机器人“妮娅”通过情绪识别算法与观众互动,北京加速进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加速进化”)的T1不仅是开幕式舞蹈演员,还是常设展足球赛运动员。

高盛预测,到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约380亿美元。这场始于达·芬奇手稿的百年追梦,在大模型、供应链和资本的共同推动下,正经历从实验室奇观到量产革命的质变。

量变到质变

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史,是从形似到神似的过程。从1973年第一台人形机器人Wabot-1算起,快进至2010年,2010—2020年是实现高难度动作的动态控制期,2020—2025年是AI赋能期,人形机器人越来越像人,2025年人形机器人的热度更是不断攀升。

中关村论坛年会现场,参与机器人秀的厂商为三分钟的节目精心准备了三周。乐聚机器人副总裁柯真东透露,导演组为团队聘请了舞蹈老师,通过动作捕捉技术将舞蹈动作数据“喂”给“夸父”机器人,教会它跳舞。

表演现场,四台“夸父”机器人和后排的T1表现出色,展示了招手、俯卧撑、太极等技能。

柯真东表示,为了达到最佳效果,团队不断调整动作轨迹、训练方式和参数,最后一周进行了集中彩排。

在人形机器人行业,这种量变到质变的现象十分普遍。

加速进化创始人兼董事长程昊举例说:“2024年初,全球所有的人形机器人行走一段时间后就会摔倒,但到了年底,T1可以做到在踢足球等激烈对抗和冲撞时不摔倒,即使摔倒也能在1—2秒内自主起身。”

各种炫酷的秀技视频更是直观展示了人形机器人的进步。

宇树科技官方社交账号发布了G1完成鲤鱼打挺和侧空翻动作的视频,展示了人形智能体的快速进化。

加速进化官方账号则展示了T1的舞蹈技能,视频中T1可实现单脚交替点地、摇胯、快速转身、后仰等动作,即使突然被椅子砸中,也不影响其舞姿和稳定性。

众擎科技人形机器人PM01展示了与半马相关的技能。

人类跑步时多个肌肉群会参与,机器人跑步的难点在于平衡控制、步态转换和动力学复杂性。众擎机器人联合创始人兼市场营销负责人姚淇元介绍,目前众擎PM01瞬时速度最快可达12公里每小时。

如果出货万台

30年前,现智能机器人研究所AIInstitute的创始人Marc Raibert创立波士顿动力时,或许不会料到,如今宇树科技机器人的订单会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

根据国金证券分析师发布的报告,2024年是全球人形机器人原型机发布元年,2025年有望成为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元年,到2026年将迎来商业化应用爆发。

北京中科慧灵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灵宝CASBOT”)联合创始人兼COO张淼表示,行业内通常将几十台到百台定义为小规模量产,这一阶段也是技术验证、市场检测以及客户反馈收集的关键阶段。灵宝CASBOT预计在2025年实现小规模量产。

程昊透露,加速进化是全球为数不多的可以全球交付的人形机器人公司,客户分布在美国、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

乐聚机器人预计在2025年交付1000—2000台人形机器人,如果今年能达到2000台左右,明年实现万台左右的产量就不会有很大难度。

冷晓琨类比说,一旦人形机器人产量达到万台,就可以对标2013年的新能源汽车行业。

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商用需要克服许多挑战,包括供应链深度绑定、专利布局密度以及标准化话语权等。

冷晓琨认为,真正的人形机器人产业化需要大脑、小脑、本体三者的融合,即具身智能,这才是严格意义上的量产。

近年来,人形机器人行业取得了巨大进步,现在已有两三百家企业涉足这一领域。

把热度转向产业链

人形机器人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尽管人形机器人行业还在探索阶段,尚未形成标准共识,但这并未妨碍大批创业型公司在具身智能赛道诞生。

这些新玩家大多具备丰富的经验、敏锐的市场嗅觉和资源整合能力,他们的加入将进一步推动人形机器人行业的发展。

政策层面,工信部已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并培育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随着人形机器人产业的不断发展,整个产业上下游的关系和话术也在发生变化。冷晓琨表示,现在客户会直接提出需求,而不再需要解释什么是人形机器人。

程昊更是直言,这一波热度前所未有,但未来的机会更大。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记者: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