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广发证券在《中国证券报》开设“投研财富+”专栏,聚焦创新药产业投资,分享专业机构观点,助力投资者掌握分析方法。文章从创新药产业特点、定价因素、全球竞争力等方面展开,揭示创新药产业投资机遇与挑战。

■ 广发证券“投研财富+”投资者教育专栏(一)

广发证券积极承担金融机构责任,利用业务优势,打造多元投教平台,践行资本市场人民性,引领投资者教育。随着新政出台,资本市场迈入新阶段,广发证券特在《中国证券报》开设“投研财富+”专栏,聚焦新生产力与市场热点,普及专业投研框架,分享机构观点,助力投资者掌握分析方法,维护中小投资者权益,推动我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 广发证券医药生物首席分析师罗佳荣

从复盘角度看,国内转型创新的大药企和Biotech估值低点出现在2022年4、5月,受创新药医保续约规则理性化影响,明星创新药企业股价表现出色。近年来,中国创新药表现和投资备受瞩目。下文将从创新药产业特点、定价因素、全球竞争力及驱动因素等方面展开。

创新药核心资产是临床数据,通过验证改写SOC,优化医生处方,最终改善患者临床状况。创新药企业享受专利保护期,回收成本并获益,这是其核心逻辑。由于长期临床验证,创新药研发难度大,定价机制复杂,投资机会多以个股形式呈现。这导致资本市场对创新药板块收益感知不强,常被视为市场贝塔,通过BD等因素引导投资,但易错过阿尔法机会。

目前,部分投资者对中国创新药产业存在误区,认为创新不足,竞争力弱,支付体系难以承接新产品。但事实上,自2018年以来,多家创新药企业已通过港股18A规则、科创板五套规则上市。近七年观察显示,这些偏见已被证伪。中国创新药产业已具竞争力。

创新药上市需经历漫长临床检验和市场准入环节,大部分企业尚未盈利。参照美国市场经验,新药市场化成功受多重因素影响。不能将所有新药市场化成功作为中国市场投资新药可行性判断条件。同时,以海外成本和低效运营在中国开发新药也不现实。

在国内,新药临床价值是创新药准入门槛,医保也对上市产品进行价值判定。临床属性强、可替代性弱的创新药定价更理想。投资者可从这两个因素入手评估中国创新药投资价值。

中国创新药产业国际竞争力超想象:2024年超过5000万美元首付款的BD合作中,超30%产品来自中国,且比例持续上升。海外跨国公司和国际资本为中国创新药产业竞争力背书。未来,中国开发的分子将在全球医药市场中占据可观份额。

今年1月,JP摩根大会在美国旧金山举行,中国企业引起浓厚兴趣。中国创新药企业崛起引发海外Biotech对未来生存的担忧。中国创新药产业竞争力已进化到高度。过去7-8年,中国创新药产业进化得益于工程师红利、企业家勤勉和智慧。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通过人才积累和产业链支撑,实现了创新药产业的快速发展。

随着创新药板块走强,关注转型创新大药企和Biotech的机构越来越多,普通投资者也关心如何选择和投资。除了前文因素,还需关注创新药产业规律和趋势、评价核心品种数据能力、迭代升级研究能力,从国内视角转向全球市场。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