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4月1日,小米公司公开“SU7高速事故”信息摘要,事故致3人遇难,车门锁住情况引发关注。业内专家指出车门锁死可能原因,并建议消费者仔细阅读使用守则,准备好破窗工具。智驾系统事故责任认定存在争议。


4月1日,小米公司公开发布“SU7高速事故致3人遇难”事发前后信息摘要,事故原因尚待警方进一步调查。事故发生后,小米汽车车门锁住的情况引发关注,疑似“车锁未解锁,当事者无法打开车门逃生”。

1日中午,澎湃新闻致电小米汽车官网客服热线,客服工作人员表示,若遇到车辆断电车门锁死的情况,可尝试在车辆下方找到应急解锁,“车辆配备了机械把手,在断电的情况下也可以打开。”

业内专家指出,车门锁死无法打开有两种情况:一是车内人员被撞晕,无法物理解锁车门;二是车辆线束被撞断,导致解锁信号无法传输。小米公布的行车信息记录显示,从事故预警到碰撞仅1-3秒。

专家还提到,新能源车配备了许多新功能,但消费者往往不仔细阅读使用手册,这增加了逃生难度。同时,2021年起实施的国家标准要求电池单体热失控后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燃,为逃生预留时间。

此外,除了电车线束被撞断,蓄电池或备用电池受损也可能导致信号无法传输,车辆无法解锁。专家建议,不要迷信“智驾”,要仔细阅读使用守则,并准备好破窗工具。

关于智驾系统事故责任认定,业内专家表示,由于技术不成熟和缺乏统一标准,存在广泛争议。特斯拉、问界等品牌也曾遭遇类似事故质疑。

(SEO关键词:小米汽车、车门锁死、智驾系统、事故责任认定)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