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核聚变概念走高,上海未来产业基金百亿投资助力产业化
AI导读:
4月1日,可控核聚变概念午后走高,上海未来产业基金拟战略投资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注入百亿级资本动能。此举标志着上海国投公司正式切入未来能源领域核心赛道,加速超导材料、高温等离子体控制等关键技术突破,推动核电产业发展。中泰证券、中信证券等机构看好核聚变能源前景,预计聚变堆商业化市场规模将达到数万亿元。
4月1日,可控核聚变概念午后走高,旭光电子、合锻智能、海陆重工今日收盘涨停。这一趋势背后,是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发布消息称,拟战略投资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据悉,这是该基金自2023年成立以来的首个直投项目,标志着上海国投公司正式切入未来能源领域的核心赛道,为我国可控核聚变技术的产业化进程注入百亿级资本动能。
上海未来产业基金成立于2025年初,总规模达100亿元,存续期15年,专注于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此次战略投资的聚变公司,前身为成立于1983年的中国核燃料有限公司,现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全资控股。其目标是聚变堆商业化应用的基础构建,为我国能源安全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业内人士指出,上海未来产业基金的投资,不仅提供了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推动了产业链协同创新。基金将通过资源整合,加速超导材料、高温等离子体控制等关键技术的突破,促进上下游企业形成创新联合体,共同推进可控核聚变技术的发展。
可控核聚变因能量密度高、燃料资源丰富、近乎零碳排放等优势,被视为人类能源问题的终极解决方案。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政府与资本对这一赛道的关注度持续升温。中国核电、浙能电力等能源巨头已先行布局,投资聚变公司,以响应国家未来产业战略发展要求。
此外,上海在核电产业赛道上持续发力,印发了《上海核电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提出到2027年,上海核电产业规模达600亿元,基本建成世界级核电产业中心。这一行动方案将有力推动上海核电产业的发展,为可控核聚变技术的产业化提供有力支撑。
中泰证券、中信证券等研究机构认为,核聚变有望成为民用发电领域的终极能源。在技术路径基本打通、各国持续加大投入的背景下,聚变堆商业化的节奏有望超市场预期,全球核聚变装置市场规模有望达到数万亿元。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