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小米SU7在德上高速公路发生严重交通事故,导致三人身亡,事故引发智能辅助驾驶安全性广泛质疑。小米股价下跌超过6%,带动港股自动驾驶板块下跌。行业人士呼吁技术优化与用户安全驾驶培训并重。

就在“智能驾驶向自动驾驶进阶”成为行业共识时,小米SU7的事故猛地敲响了现实的警钟——技术愿景与落地使用之间的鸿沟清晰可见。3月29日22时44分,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行驶过程中遭遇严重交通事故,导致车上三人身亡。这一事件迅速发酵,4月1日,“小米SU7高速碰撞爆燃”冲上热搜,小米股价随之下跌超过6%,带动港股自动驾驶板块下跌。

4月1日午间,小米公司发言人就事故作出回应,表示事故发生前车辆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时速达116km/h。因施工修缮,事发路段改道至逆向车道。车辆检测出障碍物后发出提醒并开始减速,随后驾驶员接管车辆,但最终还是与隔离带水泥桩发生碰撞,碰撞前系统确认的时速约为97km/h。更多细节显示,碰撞发生前两秒,智能辅助驾驶已做出风险提示并开始减速,但驾驶员接管时已为时已晚。

智能辅助驾驶的安全性因此受到广泛质疑。有网友指出,驾驶人是否过于轻信智驾系统,没有尽到关注义务,还是智驾系统本身不可靠,对障碍物识别过慢?此外,事故发生后的逃生问题也备受关注,有消息称车门无法打开,电池在撞击下爆燃,这些问题都直指电车安全的老问题。小米在回应中并未提及车门锁情况,对于电池爆燃也尚无更多信息。

本次事故再次引发了对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的讨论。一位智驾行业人士表示,智驾和提醒的介入需要寻找平衡点,过多的干预会给用户带来不好的体验。他认为,在技术优化的同时,加强用户安全驾驶的培训也至关重要。此外,多家新势力车企的自动驾驶服务包文件均指出,自动驾驶功能仍是辅助驾驶,驾驶员需时刻保持关注驾驶环境和道路状况。

股市方面,小米股价的下跌也带动了港股自动驾驶板块的波动,显示出市场对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的敏感性和关注度。此次事故无疑给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的发展敲响了警钟,提醒行业在追求技术创新的同时,必须更加重视安全性和用户体验。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e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