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事故引发关注,智能驾驶安全成焦点
AI导读:
小米SU7在德上高速公路遭遇严重交通事故,引发各方高度关注。事故导致三人死亡,小米港股下跌。宁德时代否认事故车辆使用的是其电池。专家分析智能驾驶安全问题,法律专家指出事故涉及多重法律关系。
三条年轻的生命,一家万亿级规模的企业,一项备受期待的新科技,以及汹涌如潮的舆情……交付刚满一周年的小米SU7,遭遇重大事故。3月29日,一辆小米SU7标准版汽车在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行驶时突发严重交通事故。4月1日晚,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公开回应,表示小米不会回避。事故导致小米集团港股在3月31日至4月1日累计下跌8.9%,截至4月2日收盘,继续下跌4.19%。
小米SU7事故引发各方高度关注。4月2日,小米汽车客服人员回应称,小米SU7分为标准版、Pro版及Max版,其中标准版搭载的是比亚迪弗迪或宁德时代电池,Pro版及Max版则仅搭载宁德时代电池。但宁德时代已明确否认事故车辆使用的是其生产的电池。比亚迪则未对此作出回应。
公众对小米SU7事故的疑问包括智驾响应是否及时、车辆为何燃烧、车门是否锁死以及事故责任如何认定等。上海证券报记者还原了事故发生过程,并采访了汽车安全专家和法律专家进行深入分析。
3月29日晚,一辆小米SU7标准版汽车在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与道路一侧的水泥桩发生碰撞,导致车上三位年轻女生不幸离世。4月1日,小米公司发言人首次回应事故,并介绍了初步了解的事件经过。随后,小米汽车在微信公众号上发表《关于大家关心问题的回答》,回应了六项问题。
雷军在微博中表示,对于三位年轻女孩的离世,他感到非常沉重,代表小米表示最深切的哀悼,并向她们的家人致以诚挚的慰问。他承诺将持续配合警方调查。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朱西产分析,事故发生时车速高达116公里/小时,驾驶员在紧急接管状态下可能因操作错误导致失控。他指出,虽然智能驾驶技术发展迅速,但如何应对驾驶员紧急接管状态下的操作错误仍是行业难题。
对于车门是否锁死的疑问,朱西产表示,在严重的车辆交通事故中,车门打不开的现象很普遍。车门解锁失败可能有两种原因:一是气囊未点火导致解锁指令未生成,二是电路中断导致解锁指令无法执行。
法律专家指出,事故涉及多重法律关系及主体,包括施工方责任、车辆质量问题以及保险公司责任等。具体责任分析需等待交警部门的调查结果。
此次事故不仅是小米的危机,更是整个中国智能驾驶行业的分水岭。车企们需重新审视用户生命安全的优先级,将竞争焦点从“功能炫技”转向“极端场景下的生存率保障”。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