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多家知名私募机构发布月度观点,深入分析创新药、人形机器人等领域。机构建议投资者保持理性,聚焦业绩增长明确的领域,4月应关注公司业绩兑现度,降低热门题材配置,增加低估值行业配置。

近日,多家知名私募机构发布月度观点,围绕创新药、人形机器人、市场风格变化及投资策略进行了深入分析。机构普遍认为,当前市场面临多重不确定性,投资者需保持理性,聚焦业绩增长明确的领域,同时警惕概念炒作风险。

人形机器人惹争议

进化论资产指出,人形机器人通用化时代的到来或远低于预期。该机构强调,人形机器人的真正爆发需等待“大脑-小脑-控制系统”的打通,而二级市场常因过度乐观而透支股价未来空间。

相聚资本则表示,一级市场上关于人形机器人的讨论火热,但共识是AI和人形机器人均需长期投入。该机构提醒投资者,在二级市场上要区分基于概念和未来想象空间的炒作与有实实在在估值和业绩提升的机会。

同时,创新药领域的热度也在持续升温。

聚鸣投资刘晓龙指出,创新药近期备受关注,中国在科研创新上已展现实力和效率。只要管理得当,企业竞争力强,不必对未来悲观。

4月投资需回归业绩

衍进资产建议,4月进入业绩密集披露期,应关注公司业绩兑现度,寻找业绩增长明确且估值较低的行业和公司。

该机构建议降低热门题材配置,增加消费、医药、新能源等低估值行业配置,挖掘有持续业绩增长的优秀公司。

相聚资本也表示,4月是业绩密集披露期,年报和一季报具有参考价值。投资应聚焦基本面优秀、经营韧性强的公司,把握行情轮动机会。

4月波动加剧,机构建议积极应对

拾贝投资认为,4月市场波动将加剧,需关注国内经济数据验证及海外冲击,对中国资产保持中期乐观,同时积极关注变化。

进化论资产建议规避业绩差及潜在暴雷风险公司,关注业绩优秀且有价值成长属性的大型科技互联网公司。

源乐晟指出,港股市场将分化,但整体表现或强于A股。A/H股价差缩小至历史最低水平需警惕。美股进入复杂阶段,需保持谨慎。中国资产指数层面风险不大,但个股差异大。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