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达闼机器人回应媒体报道的停摆危机,表示尽管遭遇资金流动性挑战,仍坚持商用交付。人形机器人赛道持续升温,但面临技术成本高、落地场景模糊等难题。国内人形机器人相关企业数量快速增长。

记者注意到,针对日前媒体报道的“独角兽企业达闼机器人陷停摆危机”,该公司董事长黄晓庆日前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文回应:尽管短期内遭遇资金流动性挑战,公司仍坚持在机场服务、医疗辅助等领域完成商用交付,预计2025年待签约及新签订单金额达2亿—3亿元。这一回应引发了市场对人形机器人赛道的广泛关注。

达闼机器人创立于2015年,由通信领域资深专家黄晓庆创立,曾获软银、富士康等巨头注资,累计融资额超过54亿元,专利申请量超过2000项,是科技部认定的“云端机器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企业。

近期,多家媒体报道称达闼机器人或陷停摆危机,涉及欠薪、裁员等问题。然而,公司随后发布声明称,所谓‘停摆’等言论与事实严重不符,公司正在进行正常经营调整。

黄晓庆在回应中强调,面对全球科创融资环境趋紧及美元资本撤离压力,公司启动了战略调整,集中资源聚焦人形机器人研发,加速机器人规模化商用落地。根据回应文章披露的信息,公司业务基本面保持稳健。

随着人形机器人在春晚上的亮相,国内人形机器人赛道持续升温。然而,金沙江创投管理合伙人朱啸虎和高盛发布的调研报告均指出,人形机器人企业面临技术成本高、落地场景模糊等难题,距离真正‘上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国内人形机器人相关企业现存117家,主要分布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制造业等行业。2024年全年,我国机器人相关企业注册量超过19万家,创近十年新高。我国机器人赛道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