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沪深北交易所发布《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明确了高频交易认定标准,对程序化交易进行全面规范,旨在维护交易秩序和市场公平。该细则将于2025年7月7日正式实施,为市场提供更加规范、透明的交易环境。

沪深北交易所程序化交易监管安排正式落地,标志着市场规范化管理迈出新步伐。

4月3日,沪深北交易所发布了《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下称《细则》),并同步征求相关配套业务规则的意见。《细则》明确了高频交易认定标准,对程序化交易进行了全面规范,旨在维护交易秩序和市场公平。

《细则》规定了四类异常交易行为,并对高频交易进行了严格定义。沪深北交易所指出,单个账户每秒申报、撤单的最高笔数达到300笔以上或单日申报、撤单的最高笔数达到20000笔以上的情形,将被认定为高频交易。同时,对高频交易采取了差异化监管安排,如额外报告要求、从严管理异常交易行为等。

此外,《细则》还明确了程序化交易投资者的报告路径、时限、内容及变更报告要求,强化了会员及其客户程序化交易行为的管理。沪深北交易所对程序化交易实行实时监控,重点监控瞬时申报速率异常、频繁瞬时撤单、频繁拉抬打压、短时间大额成交等异常交易行为。

沪深北交易所均表示,程序化交易有助于提升市场活跃度和交易效率,但也存在加大市场波动的风险。因此,加强程序化交易监管是保障市场稳定和投资者权益的重要举措。

据悉,《细则》将于2025年7月7日正式实施,这将为市场提供更加规范、透明的交易环境。同时,沪深北交易所也将继续加强对程序化交易的监管,确保市场公平、有序运行。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