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小米SU7事故引发公众对智能网联汽车安全的关注,一批涉及车联网网络安全及自动驾驶上路的国家及地方政策正式实施,标志着新能源汽车领域标准体系的完善。自动驾驶技术成为焦点,相关部门出台多项政策推动其发展。

小米SU7的一场事故,引发了公众对智能网联汽车安全的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一批涉及车联网网络安全及自动驾驶上路的国家及地方政策正式实施,标志着新能源汽车领域标准体系的完善。

据《华夏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自4月起,《车联网网络安全异常行为检测机制》(GB/T 45181-2024)、《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电能计量》(GB/T 28569—2024)、《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电能计量》(GB/T 29318—2024)、《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电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GB/T 31486—2024)、《关于公布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的通知》和《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等一系列政策正式施行。

这些政策为新能源汽车领域提供了制度框架和安全标准,推动了智能驾驶的发展。其中,自动驾驶技术成为焦点,相关部门出台多项规范性文件,为自动驾驶汽车的创新应用提供政策支持。

自动驾驶量产在即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在百人会论坛上表示,L3级自动驾驶是实现全自动驾驶的必经之路,需抓住机遇推动升级。目前,中国乘用车L2级自动驾驶新车渗透率已达55.7%,预计2025年将突破65%。广汽、理想、小鹏等品牌计划2025年量产L3级自动驾驶车辆。

为应对自动驾驶规模化应用,国家制定了新的安全标准,如《车联网网络安全异常行为检测机制》,为车联网企业构建网络安全机制提供指导。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加快自动驾驶产业化发展,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

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公布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的通知》,涉及9个城市和30个项目,为推动能源体系转型和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此外,新标准还涉及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电能计量和动力电池性能,如《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电能计量》和《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电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有助于提升充电服务质量和动力电池产品性能。

地方政策助力自动驾驶

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为自动驾驶产业发展提供动力。北京市4月1日起施行的《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不仅定义了自动驾驶汽车,还支持其用于多种出行服务,并首次对L3级及以上级别个人乘用车自动驾驶上路通行做出规定。

北京高阶自动驾驶示范区通过优化网联信控等措施,降低车均拥堵时间,提升行车速度,为自动驾驶提供更精确的导航数据。该条例的实施,为自动驾驶汽车道路测试、示范应用等活动提供了法治遵循。

武汉市、广州市等地也出台相关政策,支持自动驾驶商业化试点和运营。全国已有20个城市和城市联合体开展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50多个城市开放测试道路,发放测试示范牌照,测试里程超过1.3亿公里。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