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文章分析了美国长期贸易逆差的本质,对等关税的影响,以及A股在贸易摩擦和关税制裁下展现的韧性。同时提出了行业配置建议,包括科技AI+、消费股估值修复和低估红利崛起等方向。

  美国长期贸易逆差的本质是“消费率>投资率”,对别国征税无益于改善贸易逆差。关税对美国经济可能产生正面影响的另一个途径是制造业回流,但实施对等关税大概率并不会带来制造业的真正回流。在特朗普上一任期内的贸易摩擦和关税制裁下,我国出口已显示出强大的韧性。然而,由于本次关税加征幅度较大,对部分出口至美国的商品销量的影响不能简单“线性外推”。

  对等关税的幅度超过预期,特别是对中国和东南亚为代表的新型经济体,关税幅度与各国对美贸易逆差占美国对该国进口额的比例高度一致,这隐含了抹平贸易逆差的简单逻辑。对中国而言,额外加征34%关税后,今年累计加征达到54%,考虑到之前已有的关税,综合税率与特朗普时期的中美关税不对等性一致,短期关税空间几乎用尽,高于市场中性预期。在落地节奏上,谈判窗口期较短,主要博弈点在于生效时间能否延迟。后续关税的“谈判工具”属性仍然存在,短期内需要关注新一轮博弈下非美国家的反制力度。美国长期贸易逆差的本质在于“消费率>投资率”,对别国征税并不能改善贸易逆差。在特朗普任期内,我国的出口已经展现出韧性。但本次关税加征幅度大,对部分出口美国商品的销量影响需谨慎评估。

  “对等关税”细节如下:1)对所有进口商品加征10%基准关税,豁免商品为已落地、计划未来加征更高关税以及关键矿产与能源品类。2)对等关税幅度超预期,与中国和东南亚等新兴经济体的贸易逆差情况高度一致。按照特朗普的表述,征收逻辑为非美国家对美贸易壁垒(折算成关税税率)的50%,且最小值为10%。3)在落地节奏上,谈判窗口期短,生效时间的延迟是主要博弈点。对墨西哥和加拿大的“温和”政策可能意味着在谈判中的国家关税落地仍有博弈空间,基准关税于4月5日生效,对等关税于4月9日生效,但4月9日的实际对等关税落地时间有可能推迟。

  加关税对美国改善贸易逆差的效果可能有限:美国长期贸易逆差的本质是“消费率>投资率”,对别国征税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这一问题。从理想情况测算,美国的所得税很难用关税来替代;此外,特朗普的减税和加关税方案可能会使税负较重的群体受益,而依赖进口廉价商品的阶层受损,最终政策的受益者并非普通民众。对等关税也不太可能为美国带来所谓的制造业回流。

  在特朗普任期内,我国的出口在贸易摩擦和关税制裁下已显示出韧性:受关税制裁的商品对世界其他国家/地区的出口增加,对冲了美国需求的减少,这表明我国可能转向其他国家出口或积极开辟非美国家市场以弥补美国市场份额的下降。从中观层面看,在上一轮贸易摩擦后,A股大多数行业的公司已作出应对:对于大多数行业而言,美国对中国的进口依赖度变得高于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依赖度,无论是高端制造(如电池)还是传统制造(如造纸、家用轻工),美国不仅从我国的进口金额较贸易摩擦前增多,且对中国的进口依赖度也大幅提高。另一方面,由于本次关税加征幅度较大,对部分出口至美国的商品销量的影响需谨慎评估。如果关税加征导致进口产品价格高于美国本土产品,那么部分原本具备价格优势的出口品可能会面临销量大幅下降的风险,后续需重点关注美国民众对经济阵痛的接受度。

  行业配置建议:赛点2.0第三阶段攻坚面临挑战,波折难免。重视恒生互联网赛点2.0第三阶段的发展,社融脉冲已出现回升,春节归来后需进一步观察基本面改善情况。恒生指数已先行反应,A股反应相对滞后。根据经济复苏与市场流动性情况,可将投资主线简化为三个方向:1)Deepseek突破与开源引领的科技AI+;2)消费股的估值修复和消费分层逐步复苏;3)低估红利继续崛起。红利回撤常在强势产业趋势出现时发生,因此低估红利的高度取决于AI产业趋势的进展,而AI产业趋势的进展又取决于AI应用端和消费端的突破。消费板块投资的核心因子是估值,在当前消费板块低估值、利率下行、政策催化下复苏周期抬头(哪怕斜率较弱),对消费过分悲观反而是一种风险,应重视恒生互联网。

  风险提示:1)历史经验仅供参考;2)风格分类仅供参考;3)政策出台和落地具有不确定性。

(文章来源:天风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