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兴证策略张启尧团队研报指出,A股中长期信心强化,当前国内外环境、政策储备、出口结构优化和科技突破均较2018年更有利。面对关税不确定性,市场虽短期波动,但中长期看好。建议关注内需消费、自主可控等方向,以及低位绩优和类债红利品种。

兴证策略张启尧团队研报指出,立足中长期,当前无论是国内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潜在增量政策的储备,还是适应了上一轮贸易冲突后的出口结构优化,以及市场在心理上做好的准备、尤其是以Deepseek为代表的科技突破对于信心的强化,均非2018年骤然遭遇贸易战时可比。这些积极因素为A股市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研报全文如下

一、以我为主,坚定信心

特朗普加征关税幅度超出市场预期,全球资产避险情绪升温。当地时间4月2日,特朗普政府宣布将于4月5日起对所有国家征收10%的“基准关税”,4月9日起对美国贸易逆差最大的国家征收更高关税,其中中国再加34%。关税超预期冲击下,全球资产避险模式开启,风险资产普遍下跌,而美债、日元等避险资产则上涨。

展望未来,随着各国陆续采取反制措施以及谈判进展,关税不确定性对市场的影响或将进入新阶段。4月4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率先做出反制。与此同时,多个美国盟友也表达强烈不满和反对,表示将采取措施加以反制。参考2018-2019年中美关税冲突,后续各方或将围绕关税问题展开多轮谈判和博弈。

对于A股,短期关税不确定性可能导致市场波动。但中长期来看,当前无论是国内环境、政策储备,还是出口结构优化和科技突破,都较2018年更为有利。

一方面,历史经验表明,中美关税冲突对股市的影响多为短期冲击。随着谈判进程推进,市场存在反弹潜力。回顾2018-2019年,A股在美方放出新关税清单后往往剧烈震荡,但清单落地后反应有限。期间由于中美关税冲突存在“冲突-谈判-缓和”的循环,股市也相应存在反弹机会。

更重要的是,当前国内无论是内外部环境、政策储备,还是经济转型的战略诉求,都比2018年更有信心和底气。国内正处于内需接力、科技突破阶段,将成为应对外部压力的信心来源。此外,国内依然有充足的政策储备进行对冲,包括择机降准降息、财政刺激加码等。

从外部环境看,上一轮关税冲突后,中国企业积极寻求出口目的地分散,部分产品在全球出口市场的话语权提升,我国面临的出口环境已然不同。

中长期来看,外部压力将为我国发展内需和国产替代孕育良机,中美关税冲突无法改变A股市场“以我为主”的大趋势。

二、三大主线防守反击

对于后续应对,内需消费、自主可控等方向有望成为市场聚焦点。同时,面对可能持续和反复的全球贸易谈判,短期需做好应对不确定性的准备。

(一)内需消费、自主可控将是长期促进经济动能切换和短期托底政策的发力结合点

在国内政策对冲加码、自主可控必要性提升的背景下,内需消费、自主可控方向将成为长期促进经济动能切换和短期托底政策的发力点。

首先,外部压力加大下,经济增长更需内需接力,后续宏观政策进一步落地对冲的预期增强。当前【内需占比较高、且2025年一致预期净利润增速较高】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服务消费、农业、基建地产链、军工、IT服务等。

其次,外部对华政策的不确定性使得自主可控的必要性提升,且与国内AI产业趋势耦合,财政预算有望进一步向“安全”主线倾斜。重点关注AI、半导体、信创、机器人等方向。

(二)4月业绩期,低位绩优方向具备较强确定性

随着国内进入4月业绩期,前期涨幅落后但业绩改善预期较强的低位绩优方向是后续确定性较强的领域。主要包括消费、金融、基建地产链、TMT等。

(三)类债红利作底仓,应对短期不确定性

类债红利基本面稳定性强、波动率低,适合作为底仓品种配置。主要集中在银行、交运、电力、运营商等行业。

风险提示

经济数据波动、政策宽松低于预期、全球贸易谈判不及预期等。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