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券商赴港上市机遇与挑战并存
AI导读: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推进,中资企业积极寻求“出海”机遇,港股一级市场股权融资活动持续升温,中资券商国际化战略成效初显。文章分析了港股市场表现、中资券商在IPO和再融资市场的表现,以及中资券商如何把握港股市场机遇,提升服务能力和竞争力。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的不断深化,中资企业正积极寻求海外上市机会,而赴港上市也为中资券商提供了提升服务能力和拓展投行业务的新契机。
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港股一级市场股权融资活动显著升温,融资规模同比增长超过400%,这标志着中资券商国际化战略已初见成效,头部机构凭借全周期服务能力在承销保荐市场中领跑。
股权融资市场活跃
2025年第一季度,港股市场表现亮眼,恒生指数累计上涨15.25%,恒生科技指数涨幅更是达到20.74%。受政策利好、市场流动性改善等多重因素推动,港股一级市场融资活动持续回暖,IPO和再融资市场均显著活跃。
据Wind数据统计,2025年第一季度,港股一级市场股权融资(含IPO与再融资)金额高达1306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408.08%。其中,IPO市场共有16家企业在主板成功上市,募集金额合计182亿港元,同比分别增长33.33%和280.57%;再融资市场项目数量为107起,募集金额合计1123亿港元,同比分别增长13.83%和437.26%。
当前,中资券商正加速推进国际化战略,推动境外投行业务迈上新台阶。国际业务领先的券商有望通过全球资源配置、优质服务提供和风险管理,逐步成长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投资银行。
从IPO维度看,华泰金控、高盛和中信证券(香港)在保荐规模和承销规模上均位居前列。从再融资维度看,高盛、中金公司和摩根士丹利在承销规模和承销数量上表现突出。
把握港股市场新机遇
内地企业赴港上市热情高涨,为中资券商投行业务开辟了新的增长点。
盘古智库(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高级研究员余丰慧表示,中资券商有望在蓬勃发展的港股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通过专业化、差异化策略推动投行业务增长。要把握港股业务机遇,在与外资投行的竞争中抢占更多市场份额,中资券商需增强市场研究能力,深入理解港股市场规则,为赴港上市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并与外资投行展开差异化竞争。同时,提高承销团队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也至关重要。
近年来,中资券商持续加码中国香港市场,国际化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中信证券、中国银河、中金公司和东方证券等券商在中国香港市场均取得了显著成绩。
为进一步把握港股市场机遇,中资券商正加强国际化战略部署,制定独特的投行业务发展战略,提升在港股市场中的服务能力和竞争力。
展望未来,中金公司、中信建投等券商均表示将继续推进国际化发展,拓展业务范围,增强全方位服务客户的能力,推动港股融资业务迈上新台阶。
总体而言,国际业务已成为券商业绩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中信证券、华泰证券等券商将继续加快推进国际化发展,提升全球业务竞争力,为客户提供境内外全产品服务方案。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