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港股市场成为中资企业跨境融资主战场,IPO融资额大增。政策与产业共振,港股IPO改革红利加速释放。中资投行积极构建双轨协同业务布局,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同时,港股市场定价模式和发行服务生态正在重塑,破发困局需组合施策。


在A股IPO审核趋严与市场流动性承压的背景下,2025年港股市场正成为中资企业跨境融资的重要舞台。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13日,今年以来港股股权融资规模已达1463.42亿港元,同比大增321.96%,其中IPO融资额为234.72亿港元,同比增长198.33%。港股市场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中国证券报记者调研发现,得益于境内外政策的协同支持,具备跨境一体化运营能力的头部中资券商正加速深化港股IPO战略布局。这些机构依托两地市场资源,充分发挥跨境服务专长,深度参与港股发行生态的重塑,为企业提供专业化的境外融资解决方案,助力中资企业把握全球资本市场的机遇,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政策与产业共振,港股IPO改革红利加速释放

近年来,中国证监会与港交所推出一系列合作措施和制度改革,为内地企业赴港上市提供了更加便利的环境,同时为中资投行提升项目执行效率创造了条件。中国证监会推出的“五项对港合作措施”明确支持内地企业赴港上市。港交所方面,审核流程的优化叠加FINI结算平台的推出,使港股IPO时间表明显提速,更具确定性。在新股认购阶段,FINI平台可提升新股市场的结算效率,降低市场风险。港交所《上市规则》新增18A和18C章节,为生物科技公司和特专科技公司开辟了上市通道,且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显著拓宽了客户基础。此外,港交所还针对“先A后H”赴港上市企业开辟了快速通道。

招商证券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境内监管机构推出的系列政策与港交所的制度改革形成了强大协同效应,共同构建了一个更具包容性和确定性的监管生态。这种“境内政策支持+国际标准运作”的模式,不仅提升了港股市场对内地企业的吸引力,更在全球资本市场中打造出独具特色的“中国方案”。

在当前A股与港股市场差异化发展的背景下,中资投行正积极构建“双轨协同、优势互补”的业务布局策略。凭借对两地资本市场的深刻理解,中资投行可根据企业的行业属性、发展阶段和国际化程度,提供定制化的上市路径规划。

中泰国际证券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指出,今年港股IPO市场的爆发式增长是政策支持与行业热点共振的结果。港交所上市制度改革降低了上市门槛,18C机制打破了传统盈利要求,以研发投入、技术壁垒等指标作为核心审核标准。同时,内地政策对“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扶持,明确支持人工智能、半导体、新能源等硬科技领域,为硬科技企业提供了研发资金,促使企业通过港股IPO加速产业化进程。

此外,随着AI大模型商业化落地和云计算需求爆发,港股市场AI芯片、机器人、高端制造等领域的企业正成为资金关注的焦点。港股的国际资本流动优势正日益成为科技企业吸纳海外战略投资的关键助力。

重塑港股市场定价模式和发行服务生态

近年来,中资投行在资源分配方面进行了相应调整,建立起完善的跨境协同工作组,整合A股和港股的专业力量,为客户提供无缝衔接的境内外上市服务。针对港股市场扩容的机遇,中资投行同步扩充了香港团队规模,引进具有先进案例实操经验的专业人才。

华泰证券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华泰证券坚定推进国际化战略,已经发展成为港股IPO市场中最活跃的投行之一。随着中资投资者在香港资本市场影响力的提升,中资投行逐渐展现出区别于传统国际大行的独特竞争优势,正在重塑香港市场的定价模式和发行服务生态。

招商证券国际认为,中资投行对内地企业的深度理解是其核心竞争优势之一。相较于国际投行,中资投行更擅长解读中国特色的商业模式和政策环境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中资投行在协调发行人与投资者预期方面也展现出更强的文化适配性。

此外,中资投行与境内投资者群体建立的紧密关系使其具备更好的双向服务能力。中资投行已建立起覆盖保险资管、公募基金、私募机构及高净值客户的完整销售网络。与此同时,外资投行人才流向中资投行,带来外资销售资源。综合来看,中资投行能够触达境内外投资者,从而在发行阶段给予内地企业最大助力。

破发困局求解:基石绑定、绿鞋机制与错峰发行组合施策

据德勤预测,未来将有更多A股上市公司、内地龙头企业、在美上市的中概股赴港上市,港股市场2025年融资规模将达到1300亿港元至1500亿港元。面对这一历史性机遇,中资投行正加大在重点行业的布局力度。

招商证券国际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港股研究团队紧密跟进各国政策动向,深度跟踪超过80家港交所上市公司。值得关注的是,Wind数据显示,2024年港股市场共有70只新股上市,首日破发率达35.7%。在此背景下,如何助力赴港上市企业平衡市场热度与风险管控,成为投行在跨境资本运作中需要关注的核心议题。

中资投行需综合运用定价策略、投资者管理、制度工具及合规手段,帮助企业在港股市场平衡市场热度与风险防控。具体而言,应优化定价策略,避免估值泡沫;强化投资者结构管理,通过引入长线基石投资者实现长线资金绑定;充分利用制度工具与合规手段,设置绿鞋机制;提升信息披露与基本面透明度;谨慎选择行业赛道。

华泰证券相关业务负责人认为,港股市场新股发行是否破发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发行人及承销商应加强对市场趋势的分析和风险评估,制定合理的发行策略,降低破发风险。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