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清明节后,A股市场行情如何?澎湃新闻搜集10家券商观点,认为短期市场波动难免,但国内政策对冲势在必行。4月市场有望先抑后扬,建议聚焦核心资产,关注短期防御策略及政策加码预期。

清明节假期后,A股市场行情将如何演绎?澎湃新闻搜集了10家券商的观点,大部分券商认为,接下来,尽管短期市场面临不确定性,波动难免,但国内政策对冲势在必行。叠加业绩披露高峰期结束和4月下旬稳增长政策的落地预期,4月市场有望先抑后扬。

招商证券指出,4月A股市场或呈现先抑后扬走势。中下旬,业绩披露高峰期将结束,4月下旬的政治局会议或进一步定调财政支出提速及稳增长政策落地。随着外部冲击阶段性缓解,市场或重拾上行趋势并加速。

国泰君安证券表示,经过三年出清,决策层决心扭转形势,无风险利率下降带动增量入市,2025年中国股市“转型牛”确立。海外市场大幅波动下,预计周初A股快速计价扰动因素,负面预期定价后,或存短期修复性机会与超跌反弹。

申万宏源证券认为,A股重拾强势有三个触发因素:外资流入A股定价中国资产重估,“一带一路”国家城镇化支持外需,国内政策发力+经济转型,消费支持内需增强,科技产业趋势进一步突破。

配置方面,多家券商推荐核心资产和短期防御策略。中信证券指出,聚焦核心资产,随着更多核心资产解除估值压制并走出业绩拐点,配置吸引力有望提升。银河证券建议,短期关注防御属性资产,4月需适当控仓,等待右侧机会。

中信证券:核心资产配置吸引力有望提升

展望后市,聚焦核心资产,随着估值压制解除和业绩拐点出现,市场或迎来重要风格切换。宏观环境、盈利优势、长线资金定价及市场生态变化均利于核心资产。

银河证券:适当控仓

展望后市,国内政策亟待发力,内需重要性不言而喻。短期快速出台政策提振信心是A股维持稳定的关键。操作层面,短期关注防御属性资产,等待反攻机会。

国泰君安证券:震荡整固为主

展望后市,重要的是守正。对中国市场有信心,决策层决心及无风险利率下降带动增量入市,确立“转型牛”。市场择时取决于对不确定性的理解。海外市场波动下,A/H股快速计价扰动因素,负面预期定价后或存修复性机会。

配置方面,不确定性的定价环境中,确定性的供给成为关键,可关注银行、公用事业、电力设备等板块。

申万宏源证券:短期防御思维继续占优

展望后市,政策对冲势在必行,但政策力度上限是对冲外需回落影响。2025年A股总体盈利能力改善需以需求向上弹性为前提,拐点或推后至2026年。长期积极因素存在,但短期积极信号尚需积累。

A股重拾强势的触发因素包括外资流入、外需增强和科技产业趋势突破。配置层面,短期防御思维占优,看好高股息相对收益。

兴业证券:阶段性向低波红利、低位绩优倾斜

短期不确定性冲击下,A股难免波动。但中长期看,国内环境、潜在政策储备及市场心理准备均优于2018年。内需消费、自主可控等有望成为市场聚焦方向。持仓可阶段性向低波红利、低位绩优倾斜。

招商证券:4月市场或先抑后扬

4月市场或先抑后扬。中上旬,年报和一季报业绩预告是压制市场的主要因素,经济数据降低风险偏好,外部冲击也抑制风险偏好。中下旬,业绩披露高峰期结束,重要会议定调财政支出提速或稳增长政策落地,市场或重回上行趋势。

中国内需消费因前期滞涨、估值便宜、预期低且内在价值稳定提升,成为全球资金避险选择。

广发证券:逆周期调节力度有望加强

展望后市,国内或增加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快新质生产力推进科技立国。A股或开始交易国内逆周期调节、科技立国自主可控等。结构上,关注财政对冲(服务消费、生育养老、性价比消费)、科技立国(国内云大厂产业链、端侧产业链、军工电子)和外需突围(欧洲、“一带一路”等)。

浙商证券:内需政策加码预期有望抬升

美国滞胀交易可能延续,中国内需政策加码预期抬升,人民币汇率或维持韧性。配置方面,大金融方向相对占优,4月食品饮料、银行、家电、非银金融和煤炭等相对占优。

中银证券:内需政策发力可期

海外扰动下,短期市场仍处于risk-off阶段。A股企稳需关注政策节点。短期内,市场避险情绪或加速升温,风险资产面临调整压力。A股短期承压,但内需政策发力可期,配置方向可转向红利板块与消费板块。

长期来看,泛科技板块特别是AI产业链和机器人是年度级别主线,短期可逢低加仓。

华安证券:波动继续

短期市场仍面临外部风险扰动、外围市场风险偏好抑制、国内政策等待期等,波动预计继续。国内宏观政策有望发力对冲,财政政策更值得关注。配置方面,关注银行、保险、政策支持催化的消费领域及贵金属。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