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面对美国“对等关税”可能带来的影响,上市公司正以“加减法”思维积极应对。通过灵活调整贸易策略、积极开拓多元市场以及优化产业链布局,上市公司力求在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中实现稳健发展。

面对美国“对等关税”可能带来的影响,上市公司正以“加减法”思维进行灵活应对。

4月7日,众多上市公司通过互动平台积极回应投资者关切。据统计,超过百家沪市公司已通过互动平台详细阐述了关税政策可能带来的冲击及公司的应对措施。

这些公司通过“加法”策略,积极拓展多元市场、加速海外基地建设;同时,运用“减法”策略优化供应链,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从而构建起全方位的防御体系。从价格策略调整至全球产能布局,从技术革新到商业模式创新,上市公司正以系统的方案缓解关税带来的压力。

灵活调整贸易策略,有效缓解成本压力

面对关税冲击,部分上市公司迅速调整贸易策略,力保营收稳定,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

康斯特自2025年1月起,将国际市场运营模式从单一美国子公司转变为新加坡及美国双运营中心。针对美国关税增加带来的成本压力,公司已同步启动产品价格上调,由新加坡子公司加速承接非美国市场订单,并实施差异化产品策略,提高高毛利产品销售占比。

阳光照明则根据成本变化,合理调整出口美国的产品价格,传导部分成本压力。同时,公司依托泰国海外基地降低单一市场风险,并加大技术创新与高附加值产品研发投入,提升议价能力。

此外,华勤技术、盛洋科技、中泰股份等多家上市公司表示,其在美国的业务相关关税成本由客户承担。

业内人士认为,上市公司与客户协定关税成本分担,有助于双方在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中实现共赢,稳定合作关系,共同应对关税挑战。

积极开拓多元市场,分散贸易风险

多个行业公司表示,其长期推行的全球多元化布局在抵御风险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成为公司稳健发展的坚实支撑。

小商品城通过多元化布局,中东、东南亚、拉美等新兴市场的采购份额持续提升。公司将进一步加大海外布局,加快全球数字贸易中心建设,强化与RCEP区域的合作。

移为通信表示,公司产品覆盖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区域和客户结构的多元化增强了公司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公司在海外多个地区建设了代加工厂,实现多元化生产目标。

优化产业链布局,增强抗风险韧性

面对美国“对等关税”的挑战,一批上市公司通过优化产业链布局巧妙应对。其中,不少公司正持续推进供应链国产化进程,也有公司计划加码海外生产基地建设以增强抗风险能力。

东华能源通过受托管理控股股东所属公司马森能源股权,借助其强大的贸易系统,取消美国气源进口,加大其他地区气源采购和进口。

双良节能回应称,其整体供应链中涉及美国进口的比例很低,95%以上已完成国产替代。德明利也表示,其客户以国内及亚洲、欧洲地区为主,出口美国业务占比极低。

本土化运营成为部分上市公司下一步的重点布局策略,尤其以新能源及汽车行业公司为主。隆基绿能在美国建有组件产能,主要从美国以外地区进口原材料,积极推进全球化战略和本土化运营。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