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以来,港股再融资市场时隔3年再次火爆,配售规模已接近千亿港元。港股市场回暖,恒生指数一季度涨幅达15.25%,为企业提供融资窗口。一些行业景气度高的龙头企业积极参与配售,筹集巨额资金。但后续配售规模增速或放缓。

2025年以来,港股再融资市场时隔3年再次火爆,特别是在配售领域。截至4月8日,港股市场的配售规模已达到1149亿港元,这一数字已逼近过去两年的总和。港股配售市场的快速增长并不令人意外,此前中国资产的重估和科技股红利为大型企业提供了难得的融资机遇。

然而,随着港股市场的后续调整,配售增速或将放缓。企业正紧抓这一融资窗口期,2025年以来,港股配售规模持续飙升,再度突破千亿港元大关。港股市场的回暖是推动这一热潮的关键因素之一。恒生指数一季度涨幅高达15.25%,港股市场迎来了“估值修复+风险偏好提升”的有利时期。

中泰国际分析师颜招骏指出,企业融资活动与市况高度相关,这是港股活跃度回升的主要标志。此外,中国经济运行平稳,高科技产业取得突破,海外资金持续流入,港股市场日均成交金额大幅上升,人气和热度显著回升,为上市公司再融资提供了窗口。

在这一轮配售热潮中,一些行业景气度较高的龙头企业尤为活跃。例如,小米集团和比亚迪均通过配售筹集了巨额资金,用于业务扩张和技术提升。汇生国际资本总裁黄立冲表示,一些大型企业已预判到未来外部局势可能更加紧张,因此选择在市场行情较好时迅速完成配售,以增强资本实力。

港股便利的配售制度让上市公司能够在有需求时迅速融资。以小米集团为例,从公告到完成配售仅用了两天时间。然而,也有人担心高价配售可能不利于市场走势。颜招骏认为,短期内配售可能会给投资者带来负面信号,但对于资金需求巨大的高速增长企业而言,配股融资有助于快速补充资金,增强竞争力。

尽管年初以来配售金额已超过千亿港元,但若扣除几家大额融资的企业,平均每家公司的融资金额并不大,暂时不会对港股流动性产生直接影响。然而,若后续更多标杆企业宣布配售,则可能对市场流动性和情绪造成影响。黄立冲指出,受“关税战”等因素影响,不少进出口业务上市公司面临巨大挑战,这种市场环境下并不利于配售等再融资行为,因此后续配售规模可能不会继续暴涨。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