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多方协力为A股提供增量资金支持
AI导读:
4月以来,面对全球股市动荡,国内资本市场参与各方如央行、汇金公司等,通过增持回购等方式为A股市场提供增量资金支持。中央汇金公司增持ETF并表态继续增持,央行提供再贷款支持。市场化资金也在积极入场,预计保险行业和上市险企将增加权益投资。这些增量资金对资本市场有积极影响,当前中国股市投资价值显著。
中证报中证网讯(记者赵中昊)4月9日,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燕翔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4月以来,面对外部冲击导致的全球股市动荡,国内资本市场参与各方如央行、汇金公司、央企、保险、社保、上市公司等,通过增持回购等方式,为A股市场提供了持续的增量资金支持,展现了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坚定信心。
首先是“国家队”中央汇金公司迅速行动。4月7日,中央汇金公司发布公告,表示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前景,认可A股配置价值,并已增持ETF,未来将继续增持。同日,央行表示将坚定支持,并在必要时提供再贷款支持,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中央汇金此次增持意义重大,既为市场带来了增量资金,又突显了政策决心。
同时,资本市场中的市场化资金也在积极入场。4月8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通知,优化保险资金比例监管政策,加大对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据方正证券研究所测算,预计保险行业和上市险企分别可增加权益投资3万亿和1.6万亿元,带来大量增量资金。此外,国有资本平台、上市公司等主体也在积极增持回购。
燕翔指出,国有资本增持、保险资金入市、上市公司回购等增量资金的持续入场,对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有积极影响。中长期来看,这些资金有助于扩大机构投资者占比、稳定市场预期、提振信心、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培育理性投资价值理念、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等。短期内,增量资金为A股市场带来了流动性支持,体现了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坚定看好。
近年来,国内推动增量资金入市的相关政策制度不断完善,鼓励耐心资本加大权益投资的措施纷纷出台。2025年1月,《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要求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来三年每年增长10%,大型国有保险公司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并对国有保险公司、社保基金、养老金等实施长周期考核。
随着政策措施效果的显现,燕翔预计2025年将有更多增量资金进入A股市场。他强调,从基本面看,中国内需潜力巨大,是全球最大和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具有巨大增长空间。当前中国股市估值低、基本面稳健向好、增量资金持续流入,投资价值显著。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