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股份协议转让频现,产业资本赋能发展
AI导读:
2025年以来,A股市场频现股份协议转让案例,国资、产业资本等多方力量交织。股份协议转让不仅实现资本流转,还成为企业战略重构、制度创新试验场。通过股权重新配置,有望创造新价值。受让方类型多元化,产业共同体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2025年以来,A股市场频现股份协议转让案例,国资、产业资本等多方力量在其中交织融汇,成为市场新焦点。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近期案例发现,股份协议转让不仅实现了单纯的资本流转功能,更逐渐演变为企业战略重构、制度创新与生态进化的综合“试验场”。同时,通过股权关系的重新配置,股份协议转让有望创造出“新价值”,实现资本、技术等多重要素的共振增值。
为引入新的战略股东,东方中科控股股东东方科仪控股拟通过公开征集转让方式协议转让公司不低于15%且不超过20%的股份。若转让成功,可能导致东方中科的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同样,同大股份也披露其控股股东潍坊金控拟通过公开征集受让方的方式协议转让公司10%的股份,公开征集转让实施完成后,公司的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可能发生变更。
股份协议转让还成为上市公司引入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的重要方式。例如,芯源微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将部分股权转让给北方华创,双方同属集成电路装备行业,但产品布局有所不同,具有互补性。这种合作有助于构建新型商业合作范式,推动不同设备的工艺整合,协同为客户提供更完整、高效的集成电路装备解决方案。
在股份协议转让市场中,受让方类型呈现多元化趋势。中简科技披露,其持股5%以上股东华泰投资拟向中石化资本转让部分持有的公司股份。中石化资本是由中国石化集团和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的产业资本投资平台,将推动中简科技及子公司产品在商用大飞机等应用领域的市场开拓。此外,中石化资本还受让了万润股份部分股份,并与其签署项目合作意向书,共同推动模板剂、分子筛项目的产业化应用。
这种通过股权关系建立的产业共同体,反映了产业竞争逻辑的深刻转变。在技术迭代加速、供应链重组的大环境下,企业单打独斗难以应对潜在的市场波动风险。通过股份协议转让,企业能够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同时也使得交易动机从单纯的财务投资转向战略赋能。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