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本周,全球股市经历“黑色星期一”,但A股市场快速出清悲观预期,连续四日稳步回升。内外资机构认为,一系列提振经济的稳增长政策有望出台,A股市场估值性价比高。机构建议关注自主可控公司、创新药板块及必选消费品种,看好长期机遇。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汪友若)本周,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剧烈冲击,全球股市经历“黑色星期一”。但A股市场在周一巨幅震荡后,快速出清悲观预期,连续四日稳步回升,展现出较强韧性。内外资机构一致认为,4月7日以来的“稳市组合拳”对A股有明显托底作用。后续一系列提振经济的稳增长政策有望出台,A股市场估值性价比高,投资者应敢于定价长期积极因素。

  内资机构:敢于定价长期积极因素

  申万宏源证券表示,A股快速调整后,性价比均已有效改善,悲观预期已计价。此时,应思考边际改善,敢于定价长期积极因素。本周市场极限施压阶段,悲观预期过度发酵,但已明显修复。中信证券指出,中央汇金等机构增持提振市场信心,A股已见“筹码底”。旅游、半导体、房地产、建材等行业ETF在4月7日出现巨大向下跳空缺口,但本周五已补上,上述行业或率先完成筹码出清。

  中信证券分析称,4月至5月市场或迎来交易型机会。三季度后,全球宏观形势及基本面预期或明朗,中国或推出更大力度政策。中美经济和政策周期同步后,市场将迎来最佳配置时间窗口。申万宏源证券认为,A股重拾强势的触发因素可能来自:美国关税政策变化、外资流入A股、国内政策发力、内需及消费改善、中国科技产业突破。

  外资机构:A股市场有韧性

  富达国际亚太区投资总监斯图尔特·朗布尔表示,中国出口对美国市场依赖降低,中资企业具备财政能力缓解关税冲击。高盛预计,MSCI中国指数、沪深300指数未来12个月隐含11%、15%上行空间。A股市场以国内投资者为主,对政策支持敏感,表现或优于港股。摩根士丹利基金认为,近期市场波动是全球系统性风险,非常态。中长期看,中国出口贸易有广阔市场,经济转型有韧性。股票市场估值性价比高,建议投资者持有优质公司。

  关注错杀优质公司

  中泰证券提示,本周市场“恐慌”下跌,或错杀A股优质资产。东南亚建厂制造业企业、转口贸易链条企业遭错杀。运营稳健、现金流健康的央企、国企估值被低估。此类资产盈利能力稳定,估值偏低,配置价值凸显。短期内,中信证券建议关注自主可控公司、创新药板块、必选消费品种。长期视角下,中国制造全球化布局与技术出海是大势所趋。招商证券预计,短期冲击后,消费、地产、民生方面或有更多增量政策出台。内需政策发力和人工智能应用落地是今年市场主要方向。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