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战影响芯片产业,国产替代加速成共识
AI导读:
近期关税战愈演愈烈,对全球芯片产业影响扑朔迷离。财联社记者实地走访深圳华强北发现,多家档口对热门芯片报价暂停,持货待涨。同时,美国本土IDM受关税战影响或最大,但国内电子元器件上市公司称实际影响有限。国产厂商称已接到替代订单,国产化加速成共识。
“现在都在观望,封库存了,大家担心价格会暴涨暴跌。”一位深圳华强北档口老板告诉财联社记者,近期关税战愈演愈烈,美国方面政策多变,关税政策对全球芯片产业的影响充满变数。
今日,财联社记者实地走访“中国电子第一街”深圳华强北了解到,多家档口对CPU、GPU等热门芯片的报价已经暂停,且多家档口关门歇业,持货待涨。

(华强北某商场,财联社记者摄)
同时,财联社记者从芯片产业链多方获悉,美国本土IDM受关税战的影响或最大,预计存储、MCU等部分芯片渠道价将上涨。反观国内,多家电子元器件上市公司称,美国芯片业务占比较低,关税战实际影响有限。多位受访的半导体产业链人士表示,关税新政出台后接到更多国内客户的咨询,涉及美国原产地的产品,已有下游客户开始沟通国产替代的可行性。一名上市电子元器件分销企业高管告诉财联社记者。
华强北热门芯片商持货待涨
4月14日上午,深圳华强北。财联社记者走访发现,多家售卖CPU、GPU等热门芯片的商家未开档。“好几家CPU档口上周五就关门了,暂停营业了。”一位档口主告诉记者。

(华强北某商场,财联社记者摄)
问及英伟达5090、5080 GPU及英特尔、AMD等厂商的CPU价格时,一位华强北电脑组装老板称,目前无法报价,因为上游渠道正封库存观望,新进产品价格存在极大不确定性。
一位电脑组装老板说:“价格每天都有波动,上周给客户配置的电脑从5000元涨到5800元,客户就放弃了购买。”
“很多美国品牌元器件现货商现在基本上都囤货。”一位资深元器件行业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群智咨询半导体事业部资深分析师杨圣心也称:“涨价早已开始,暂停报价是因为价格变化过快。”
不过,存储芯片价格波动不会太大,多位厂商表示有现货。
一位华强北电脑组装老板告诉财联社记者,他已经进行了小批量的国产固态硬盘备货。

(长江存储的致态存储硬盘,财联社记者摄)
一家AI企业采购负责人称,公司芯片一般通过代理商进口,目前仍在正常报价,但后续可能涨价,还存在汇率变动风险。
此外,记者在华强北市场注意到,主营二三极管、LED电源芯片、单片机等非热门品类芯片的商家仍在正常营业及报价。
一名上市公司高管表示,暂停报价既有供应商行为也有企业行为,关税事件突然,大家需要时间评估。
上述资深元器件行业人士进一步表示,大部分产品市场并不缺货,库存很多,价格难以消化。
美国本土IDM受影响或最大,部分芯片渠道价将上升
近期“关税战”对神州数码(000034.SZ)、中电港(001287.SZ)等电子元器件分销上市公司业务实际影响有限。
财联社记者致电神州数码证券部,人士称关税战对公司IT分销业务影响不大,大部分芯片来自东南亚或大陆。
中电港证券部人士也称:“来自美国的芯片占比个位数,关税战影响有限。”
深圳华强(000062.SZ)公告称,关税政策变化对经营直接影响有限。采购端,原产于美国的SKU数量不到100个,采购金额占比仅约0.2%。销售端,出口业务金额占比约2%,且基本无出口至美国业务。
英唐智控(300131.SZ)也称,没有原产地为美国的芯片,不受影响。
上周五,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紧急通知,根据海关总署规定,“集成电路”原产地按四位税则号改变原则认定。受此影响,德州仪器、英特尔等股价下跌。
头豹研究院高级分析师张俊雅表示,关税政策将冲击在美国拥有晶圆厂的IDM企业和依赖美国晶圆厂代工的IC设计公司,短期内造成订单暂停和库存积压,可能被迫涨价。
不过,该规定不会影响非美国本土晶圆厂代工的设计企业。一位英伟达产业链人士称,美国关税政策目前影响有限。
值得关注的是,美国在关税政策方面屡屡朝令夕改。4月12日,美方公布备忘录,豁免计算机、智能手机等产品“对等关税”。但白宫人士又称特朗普即将发布针对半导体的研究报告;商务部长又称电子产品将纳入行业关税。
张俊雅认为,CPU、AI芯片等三类芯片自给率较低,但关税政策是否造成影响,主要看芯片原产地是否为美国。
国产厂商称已接到“替代”订单,国产化加速成共识
张俊雅表示,关税战将加速半导体领域国产化进程,国内晶圆厂将加速研发高端产品。同时,半导体设备/材料端也将获得更多验证机会。
一名上市分销企业高管表示,已有下游客户沟通国产替代可行性。
他认为,相关政策将给国产芯片行业带来利好,替代需要一个过程。
另有国产存储厂商人士也认同关税战利好国产化的观点。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内产品增长已成为一些经销商的重要业绩增长来源。深圳华强公告,预计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为9644万元-11481万元,同比增长68%-100%,中国本土产品线的销售收入增长成为收入增长主要来源。
(文章来源:财联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