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技术革命与市场化挑战,科技成果产业化需双向驱动
AI导读:
AI技术革命正全方位重塑世界,从概念到产品面临市场化挑战。SXR科技智库创始人徐亭指出,技术验证是市场化最难环节,需基础研究与产业应用双向驱动。同时,资金和人才是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两大痛点,需国际合作和教育创新解决。
一轮技术革命已然到来,AI(人工智能)正全方位重塑世界的面貌。从商业、工业到服务业,AI的影响力无处不在,速度之快、渗透范围之广,超乎我们的想象。年初,Deepseek为AI领域再次点燃热情,与此同时,具身智能也成为了当前最热门的赛道之一。
技术如何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产品,走出“实验室”?除了颠覆性创新,技术“市场化”面临哪些挑战?4月14日,SXR科技智库创始人及理事长徐亭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技术概念的验证”是市场化过程中的最大难关。
“这一过程需要多轮验证,涉及技术研发、企业及市场等多方代表。同时,为了加速验证和提高转化效率,还需大量资金和人才投入。”徐亭解释道。
近期,“SXTOP上袭壹万企业家联席会议”在上海召开,首次深入探讨了“科学家与企业家交叉融合”等话题。会上,徐亭指出,“研—产—用”一体化方案更利于科技成果产业化。
基础研究与产业应用需“双向驱动”
科学技术从“实验室”迈向商业应用,一直面临巨大挑战。人工智能从概念提出到初步商业化,已耗费数十年。而从单点技术突破到结构性产业升级,还需更长时间。
徐亭表示,技术成果转化需经过严格验证,这是初期最大挑战之一。验证不仅限于“实验室”,企业代表需判断技术应用场景、产品创造及市场需求激发能力。
“当前市场环境多变,技术创新需紧密结合应用。只有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并迅速迭代优化的技术,才能在竞争中胜出。”徐亭强调,“从‘实验室’到产业化,需基础研究与产业应用双向驱动”。
即评估新技术时,市场化思维至关重要。技术开发初期应考虑商业可行性、用户接受度和可持续性。以人工智能为例,“技术潜力虽大,但应用于医疗诊断、智能交通等领域,其价值才真正体现”。
资金与人才: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两大痛点
人工智能技术正逐步对工业、商业和服务业产生颠覆性影响,相关产业融合升级已在进行中。
徐亭指出,科技创新需迅速从概念验证迈向产业集群,涉及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和价值链的融合,需大量资金和时间,同时需人才储备。他建议,“通过国际合作和教育创新解决资金和人才问题,激活海外融资动力,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为争夺AI人才,互联网大厂频出大招。阿里2026届校招中80%为AI岗位,还启动了全球AI人才培养计划。徐亭表示,计划依托中东主权财富基金与国际投资机构,举办迪拜中国投融资路演峰会,助力中小科技企业融资和全球发展。
徐亭还关注低空经济中的“垂直起降飞行器”,认为其产业链长且完整,能覆盖所有工业制造和“硬科技”。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