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概股回流香港成为市场焦点,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表示已指示香港证监会和香港交易所做好准备迎接中概股回流。港股市场将迎来新机遇,包括二次上市和双重主要上市等方式,为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市场流动性和活跃度将提高。

中概股回流香港的话题再次成为市场瞩目的焦点。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4月13日宣布,已指示香港证监会和香港交易所(00388.HK)积极筹备,迎接中概股回归,并强调香港应成为中概股回流的首选上市地。此举引发市场对中概股回流路径、企业准备及港股市场投资机遇的高度关注。业内分析指出,自2024年9月起,中国资产重估正逐步引领港股行情,尽管近期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波及全球市场,但港股的长期上扬趋势未改,香港交易所或将从本轮中概股回归中获益。

澄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勤向第一财经透露,近期关于中概股二次上市的问询显著增加,部分原计划赴美上市的企业已转向香港。

据第一财经报道,高盛在与投资者的电话会议中提到,美国投资者目前持有约8300亿美元的中国股票(包括美国中概股、港股、A股)。与此同时,中国总计持有1.7万亿美元的美国资产,其中约3700亿美元为股票,约1.3万亿美元为债券。未来,香港“二次上市”将为中国企业提供新的避风港。

香港热忱欢迎资金、人才与企业

陈茂波13日表示,在全球市场前景不明朗的背景下,香港凭借“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背靠祖国,展现出更稳定的投资环境和吸引力。近期,多家国际大型金融机构和耐心资本对香港市场表现出浓厚兴趣,探讨增加在香港的参与度,同时,更多科技企业希望以香港为基地拓展国际市场。香港特区政府将加速吸引境外资金、人才及企业来港。

中概股回流港股的方式主要包括:美国私有化退市后新申请香港上市、在香港二次上市(secondary listing)及在香港双重主要上市(dual primary listing)。其中,二次上市流程简便、耗时短,且可享受多项合规豁免;双重主要上市则要求公司同时满足两个资本市场的上市规则,但可纳入港股通。目前,阿里巴巴(NYSE:BABA/09988.HK)、网易(NASDAQ:NTES/09999.HK)、京东(NASDAQ:JD/09618.HK)等中概股已选择在香港二次上市或双重主要上市。

港股100强研究中心顾问余丰慧分析,当前中概股回流香港的趋势正加速,特别是在中美关税摩擦加剧的背景下,香港已成为中概股的首选目的地。中概股近期在港交所表现活跃,14日港交所股价大涨近7%。

博大资本行政总裁温天纳指出,中概股回归对港股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将直接增加港交所的上市数量和交易量,提升其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中概股回流的机遇

摩根士丹利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师王滢在电话会议中提到,目前约有120只中概股在美国上市交易,其中23家公司是MSCI中国相关指数的重要成分股,且19家已完成两地上市,在港股市场保持活跃交易。这得益于2020年中概股退市风险爆发后,这些公司积极布局“备用市场”以应对风险。若美股退市,这些公司在港股市场的交易身份将成为估值锚点,保障市场稳定。

王滢表示,这23家公司在美国的日均成交量约为80亿美元,占其全球交易量的68%,港股市场贡献约30%。极端情况下,短期内交易量可能流失。

多位美国公募基金投资经理表示,近两年来仍在积极交易中国相关股票,如阿里巴巴、拼多多、京东等,但部分海外基金仅能买入美国上市的中概股,无法配置港股相关公司。

然而,多数投行认为,尽管短期内会受到冲击,但从6至12个月甚至更长期的维度看,香港市场有能力逐步承接并替代美股流动性。摩根士丹利认为,若内地监管机构进一步放宽两地上市公司纳入南下资金渠道,南向资金将成为稳定港股流动性的关键力量。今年一季度,南向资金净流入量已超3000亿元。

阿里巴巴、京东等头部中概股已率先在香港进行双重上市或二次上市。以阿里巴巴为例,其于2024年8月由二次上市转为双重主要上市,并于同年9月纳入港股通,提升了交易活跃度,吸引了更多内地投资者。

港股IPO市场自2024年下半年以来持续回暖。据德勤统计,2025年第一季度,香港交易所共有15只新股上市,累计集资182亿港元,同比分别增长25%及287%。港交所收到的上市申请及处理中的申请个案也较去年同期增加,表明港股市场正吸引更多资金和企业,市场活力持续增强。

企业选择上市地点和模式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余丰慧建议,企业应关注合规调整、资本结构优化及市场风险评估,满足香港上市规则,提前规划股权架构,制定应对中美政策变动的预案。

温天纳认为,当前港股在成交和交投方面与美股仍有差距,企业应根据自身行业属性和市场环境,灵活选择上市模式。若已是双重主要上市地,可更多在香港成交,未来或相当于直接回归香港。

投行人士指出,现阶段中概股回归优先考虑港股,因大部分新经济公司采用美元基金架构或有美元、境外融资需求,港股上市更为便捷。回归香港为企业提供新融资渠道、丰富投资人结构、更贴近母国用户、提供便利交易时间。香港拥有成熟上市机制与先例,是低风险、低成本的选择。

中国资产重估

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表示,希望上市流程更透明、优化。针对H股上市的A股公司,将以更快审批流程处理,即一轮提问后3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自2024年9月底以来,外国投资者重新关注中概股。

关于A股是否可通过CDR承接优质中概股,李勤表示,目前通过CDR回A股的中概股仍属少数,CDR上市易引发“套现担忧”,但9号机器人保持完整股东结构,具有“破冰”效应。CDR机制尚未完全市场化开放。

投行人士指出,A股审核严格,上市节奏难把握,对符合香港二次上市资格的企业而言,港股仍是更优选择。

自2024年9月以来,中国资产重估已开始。陈翊庭认为,港交所在过去25年经历了巨变,包括内地企业大量上市、互联互通机制推出等。她关注到中国资产重估刚刚开始,港交所将优化交易平台,满足投资者需求,计划今年将REITs纳入沪深港通,将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纳入港股通。

她透露,港交所正考虑将人工智能应用于业务,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变现能力。

余丰慧表示,在货币政策方面,人民银行通过多种工具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财政政策通过减税降费为企业减负。监管重视长效机制建立,深化改革、优化市场结构、提高市场透明度和法治化水平。预计中概股回流将利好港交所,提升其地位,随着优质企业回归,投资者选择增多,市场流动性和活跃度将提高。

温天纳提醒投资者,参与港股投资需密切关注政策变化和市场动态。中国经济规模扩大,内需市场重要性凸显,投资者可关注内需相关的农业、食品饮料、医药等板块机遇。此外,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高科技领域国产替代将成为发展重点。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