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期多资产策略在私募市场悄然升温,因其风险平滑、分散优势及收益来源丰富,正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认可。股市热点中,多资产策略正逐步成为专业机构和高净值客户的核心配置选项,问询与认购量大增,展现出较强的抗跌性。

受外部扰动因素影响,近期A股在指数及个股层面出现宽幅波动,投资者阶段性风险偏好有所调整。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日从渠道机构、FOF机构、多策略私募管理人等方面了解到的最新信息显示,近期多资产策略在私募市场悄然升温,其突出的风险平滑、分散优势,以及“收益来源丰富”的特征,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认可。股市热点中,多资产策略正逐步成为专业机构和高净值客户的“核心配置选项”。

问询与认购量大增

“行情巨震中,私募多资产策略热了!”上周以来,多位渠道机构人士及私募机构负责人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在近期全球股市大幅起落、多类金融资产宽幅波动的同时,私募各类多资产策略的问询、认购量较前期出现大幅增长,其中包括量化多策略、偏主观的宏观对冲策略等。

上海某中型券商渠道经理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公司代销的不少多资产策略产品,上周以来的净值表现比较有韧性,甚至一些量化全天候策略和宏观对冲策略产品还取得了不错的正收益。”他还说,“最近几天客户电话问询需求特别高,一些原本投固收策略或者中性策略产品的高净值客户,已经调整了自己原先的配置计划。”

思晔投资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市场波动加剧,投资者对风险管理的需求显著增加,私募多资产策略因跨资产配置、分散风险等特性展现出较强的抗跌性,最近正成为高净值客户及机构投资者的关注焦点。不少聚焦多资产策略的头部私募都在通过线上路演、策略分享会等形式,向客户普及多资产策略在应对市场不确定性中的优势。

汇鸿汇升首席投资官张辉表示,今年以来,机构客户对多资产策略的配置意愿显著提升,一季度机构类客户认购规模同比显著增加。

与此同时,高净值客户的配置逻辑也在悄然变化。京华世家投资总监纪盈盈称,客户从追求“绝对收益”转向“风险收益匹配”,“资金量越大的客户越关注安全性,多资产策略的接受度随之上升”。今年以来在部分私募的专户业务中,包含海外资产的多策略配置需求有明显增加趋势。

知名FOF机构博孚利资管总经理何阳阳表示,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后,低波动、稳收益的多资产策略成为资金新宠。思睿集团创始合伙人、首席投资官李富军表示,多策略稳健配置型产品净值近期逆势走强,“市场越不确定,客户对绝对收益的需求越强烈,这正是多资产策略的发力点”。

策略特色与收益特点鲜明

私募多资产策略的崛起,与其独特的投资逻辑密不可分。何阳阳如此概括多资产策略的核心价值:“分散配置是投资过程中唯一的免费午餐。”以该机构低波动FOF策略产品为例,这类产品底层资产涵盖股票对冲、可转债、量化及主观期货等多种子策略,通过跨资产动态配置实现攻守平衡。

张辉认为,聚焦期货及衍生品的CTA策略在波动行情中展现出与权益市场的负相关性,成为机构客户配置多资产策略的重要考量。

不过,李富军坦言,在单边牛市中,多资产策略的弹性可能不及权益资产。但在地缘局势动荡或市场低迷期,其严格波动控制和绝对收益特征则表现相对突出。

纪盈盈进一步补充,多资产策略产品的优势就在于通过对不同策略的分散配置,在一种策略表现较好的时期分享回报,在该策略整体进入回撤的时期分散风险。

发展趋势获业界看好

“对标海外经验,国内多资产策略的发展空间还很宽广。”何阳阳援引数据称,目前美国多策略对冲基金规模在资管行业占比约35%,而国内则不足15%。他预测,伴随着我国利率下行和全球宏观环境持续波动,多资产策略必然会迎来蓬勃发展的空间。

张辉认为,老龄化加剧和无风险利率下行,正推动养老金、保险资金等长期资本向多资产策略倾斜。

李富军分析,海外多资产策略发展迅速主要受到三方面条件支撑。他预测,伴随着我国利率下行和全球宏观环境持续波动,投资者日益增长的绝对收益配置需求无法得到充分满足,多资产策略必然会迎来蓬勃发展的空间。

何阳阳坦言,即便底层策略类别相似,不同管理人的业绩分化显著。

业内人士表示,多资产策略能否持续赢得信任、取得快速发展,既取决于管理人对波动率的精准把控,也依赖于行业在策略打磨、创新,以及在投资者引导、教育等方面的深耕。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