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投资推动生物医药创新,行业差距与发展建议
AI导读:
上海杏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刘文溢在陆家嘴金融沙龙上指出,股权投资成为推动中国生物医药创新的重要力量。尽管中国创新药行业取得显著成就,但与发达国家仍存在差距。他提出了拓展合作区域、明确合作权责、聚焦核心业务等建议,并呼吁完善生物医药行业的资金和市场生态。
《科创板日报》4月18日讯(记者陈美)4月12日,陆家嘴金融沙龙第六期聚焦“跨界融合,领航未来:资本赋能多领域创新生态”顺利举行。上海杏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刘文溢在会上深入探讨了股权投资对生物医药创新的推动作用、行业现状及存在的痛点。
股权投资:中国生物医药创新的强劲推手
刘文溢指出,自2015年7月食药监总局启动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以来,尽管初期行业陷入迷茫,但随后医药评审、医保支付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标志着中国创新药投资黄金十年的开启。这十年间,高达1.23万亿元人民币的资金涌入创新药领域,融资额大幅增长,催生了众多杰出企业,股权投资在此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创新推动作用。
数据表明,过去十年间,中国创新药从无到有,一类新药审评速度迅速提升,已接近全球领先水平,获批数量跃居全球第二。截至2024年末,国产创新药销售额接近700亿元人民币,且持续增长,部分产品成功进入国际市场。如今,中国创新药研发活跃度全球领先,临床在研新药数量超过全球三分之一,研发管线数量逼近美国,中国已成为全球公认的医药创新重要聚集地,创新药出海交易规模同样占据全球三分之一。
与发达国家差距仍存
尽管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刘文溢强调,中国创新药行业与发达国家之间仍存在差距。在原创创新阶段,需要大量化学、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人才储备。我国在化学专业方面积累了不少顶尖人才,工程化创新优势明显,但在生物学等相关学科方面的人才储备尚显不足。由于人才培养周期较长,预计还需十至二十年的时间才能追赶上欧美发达国家。
在创新药的成长阶段,即从1到10的阶段,中国具有明显优势。然而,从资本角度来看,基金的存续期有限,必须挖掘未来7-10年内具有爆发潜力的公司,并在此阶段充分发挥资本的优势和资源禀赋,助力企业快速成长。
在产业化阶段,即从10到100甚至1000的阶段,中国创新药行业面临着产业化效率转化偏低的问题。在精细化管理、成本控制及国际市场融合方面,中国仍有待提升,导致研发成果转化为大规模、高效率的产业成果时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
推动行业发展的建议与呼吁
鉴于生物医药行业易受市场波动影响,在名为《资本聚变场:解码创新生态的跨界共振》的行业对话中,刘文溢对被投企业提出了以下建议:一是拓展合作区域,鉴于地缘政治压力,企业应积极与欧洲、日本等商业化发达地区合作,构建多元化的合作生态;二是在合作交易方面,应尽量选择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产品,以避免不必要的合作摩擦;三是聚焦核心业务,专注于打造优秀的产品,以创新的产品和卓越的技术来应对市场的波动。
刘文溢还呼吁完善生物医药行业的资金和市场生态。他指出,美国生物医药公司的发展资金前期主要依靠资本市场VC和政府补贴,产品进入临床阶段后,通过BD、上市及收购等多元化渠道获得资金和退出途径。相比之下,中国创新药企业的资金来源在2023年后呈现出股权融资、BD、药品销售“三分天下”的格局。然而,若BD资金受阻,国内需要有其他资金渠道进行补充。当前,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而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返投成为关键考量因素。由于创新药企业早期多为轻资产、无收入和税收,传统企业的价值衡量方式并不适用,也不满足返投要求。同时,股权融资缺乏足够的PE资金。因此,建设完整的生态产业链体系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文章来源:科创板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