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港股市场在中美关税博弈下剧烈震荡,恒生指数在关键支撑位暂获喘息,估值具支撑力。若政策未能及时有效对冲,港股盈利预测面临下调。港股通机制持续发挥稳定器作用,南向资金大幅净流入。当前市场处于预期混沌与政策底牌的博弈期。

财联社4月18日讯 港股市场在中美关税博弈下正经历剧烈震荡。中泰国际分析,恒生指数在Deepseek人工智能系统揭示的关键支撑位暂获喘息,当前恒生指数的估值具有较强的支撑力。

该行进一步指出,若政策无法及时有效对冲,港股的盈利预测或将面临中高单位数至低双位数的下调。

注:恒生指数开年以来的表现

回顾近期行情,港股恒生指数在政策预期及人工智能推动下,一季度持续攀升,并于3月19日达到24874点的逾三年高点。然而,受估值大幅修复、上市公司再融资带来的流动性压力及中美地缘政治风险升温等多重因素影响,恒生指数于3月下旬开始回落。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超预期的对等关税,中美关系显著恶化,港股在多重因素作用下急速回调后低位徘徊。

截至4月17日,恒生指数及恒生科指均企稳在2025年1月24日DeepSeek面世时的支撑点之上,恒指的支撑点在20600点,周四该指数收报21395点。周五及下周一香港股市因公众假期而停市。

市场波动与中美关税博弈紧密相关

特朗普政府以“对等关税”为核心的贸易政策,具有高度不确定性。4月2日宣布的关税新政,以“贸易壁垒折算50%税率”为规则,对全球多国实施差异化加征叠加动态调整机制,并选择性豁免,导致市场陷入恶性循环。中国随即开启强硬反制,中美贸易冲突“2.0”正式拉开帷幕。中泰国际警告,中美脱钩风险更大,当前市场正处于“预期混沌”与“政策底牌”的博弈期。

中泰国际报告指出,若中美未能开启实质性谈判,二季度中国企业在出口压力和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的背景下,可能面临盈利下修与资本外流压力,形成戴维斯双杀。政策反复性比税率绝对值更具破坏力,中国政策或以“内需扩张+产业链韧性建设”构建新安全边界。

港股通持续南下支撑市场

港股通机制持续发挥“稳定器”作用。截至4月11日,南向资金年初至今累计净流入达5812亿港元,占去年全年规模的71.9%。这一资金流特征揭示了市场的双层次驱动逻辑:外资短期操作受宏观风险偏好影响;而以南向资金为代表的中国内地机构投资者,则基于估值优势、AI技术迭代与算力基建升温、国内对高股息国企的资本回报要求提升等因素进行战略配置。

港股与美股逐渐脱敏,与A股的相关性持续提高。尽管1-3月港股市场表现相对强韧,但外资机构仍将其视为“交易性机会”。国际金融协会数据显示,3月新兴市场资金净流出达120.4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单月撤资89.5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此轮撤资主体集中于亚太地区性资金及对冲基金,而传统欧美长线资金仍维持观望态度。当前“外资观望、内资布局”,南向资金的持续涌入正在重塑港股投资者结构,降低外部风险对港股的影响。

尽管恒生指数及MSCI中国指数中出口企业的权重不大,但出口受挫的影响可能外溢至其他行业。回顾2018年至2019年,中美贸易战开打后,港股的盈利预测被不断大幅下修。

当前中国面临物价下降压力及较低的名义GDP,关税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或将超越2018年至2019年。

恒生指数估值具支撑力,但缺乏向上催化剂

港股及离岸中资股的估值已从高位大幅回落,恒生指数的PE已回落至9.3倍,风险溢价也回到滚动两年平均水平。中泰国际认为,当前估值韧性依赖于外贸对冲工具箱和金融战防线的政策改善。

若上述条件达成,恒生指数的估值将存在支撑。但港股在当前水平附近虽可逐步喘定,但往上估值修复将受制于盈利下修压力及地缘政治风险。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