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泰创新发展合作会成功举办,共谋长三角一体化新篇章
AI导读:
4月18日,沪泰创新发展合作会在上海举办,泰州市政府与上海市普陀区政府携手,共谋沪泰合作新篇章,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活动现场发布一批重大项目,多个合作协议签约,科创集市亮相,助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王彦琳)4月18日,以“沪泰同行创领未来”为主题的2025泰州·上海创新发展合作会在上海成功举办,拉开2025“泰州人才周”的序幕。本次活动由泰州市政府与上海市普陀区政府携手主办,泰州市科技局、上海市普陀区科委以及泰州市海陵区政府联合承办,吸引了沪泰两地超过200位政府及企业代表共襄盛举,以创新为桥梁,以发展为共识,共谋沪泰合作新篇章。
泰州市委书记姜冬冬在致辞中向上海各界发出热情邀请,期望两地合作共赢,共创辉煌。他指出,沪泰协同创新是两地人民共同绘制的“时代画卷”,以创新主体为笔触,要素流动为墨,创新生态为基底,正书写着新的协同创新范式,拓展更广阔的创新合作空间。他用三个“合”字概括合作的精髓:一是“合缘”,两地地缘相近,历史渊源深厚;二是“合拍”,两地理念相通,目标一致;三是“合力”,两地携手共进,共创未来。
上海市普陀区委书记胡广杰在致辞中表示,普陀正致力于成为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的“引力场、智汇源、创芯孵化器和服务中心”,与泰州“全力融入苏南、全面融入上海”的战略步伐不谋而合,共同演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生动篇章。他期望双方深化优势互补、机制协同,共创创新驱动、产业联动、文旅互动、人才涌动的新局面,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致辞表示,华东师大期待携手泰州,在继续深耕上海普陀的基础上,面向沪泰两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发展需求,共同打造“政产学研用”跨区域一体化协同创新的“新标杆”,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为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会上,泰州市海陵区委书记、区政府区长刘剑波介绍了海陵的营商新生态,表示将以“科创+产业”双轮驱动,提供总额近80亿元的22支各类基金,结合“海科贷”“海科担”等金融产品,助力科创企业在海陵投资兴业。
活动现场,一批重大项目发布,多个合作协议签约。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区域合作部副主任、泰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谷行楗发布了拨投结合类重大项目;“创新里·泰州-普陀离岸创新中心”正式揭牌;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同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普陀园、江苏泰州海陵工业园区与华东师范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江苏省海陵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上海未来岛高新技术产业园分别签署了合作协议。
会议的另一大亮点是“泰州—普陀科创集市”正式开业。集市上,来自泰州市、普陀区的科创企业、金融机构以及沿沪宁创新带高校院所的最新科技成果悉数亮相,实现创新需求、科技成果与落地应用的精准对接。
江苏爱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石克兵表示,公司展示的是全球领先的管道非开挖修复技术。该技术受到普陀区领导的认可,双方计划进一步讨论,推动产品在上海的应用。该技术主要用于城市管网修复,具有成本低、环境污染少、施工速度快、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汤继周教授介绍,他带来了一项新的研究成果到科创集市,希望有机会在泰州落地。这是一套应用于油气田开发的地质工程信息一体化软件,融合了地质力学、岩石力学、渗流力学及AI技术,能有效评估储层改造效果,预测油气开采产量。汤继周表示,期待将这项技术应用于泰州新发现的大油田,服务泰州及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
科创集市旨在搭建创新型企业、高校院所、金融机构等交流对接的科技服务平台,集成两地政策、资金、科技成果、应用场景等创新要素,推动科技创新由单个企业的“自转”向多元主体参与的“公转”转变,促进“科技-产业-金融”的深度融合。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