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国办一号文聚焦政府投资基金,为2024年创投政策元年画上句点。长三角地区活跃发布大额补链型政府投资基金,中西部观望。部分地区国资LP断供,S交易受困估值乱局。政府投资基金正走向价值元年,需平衡政策与市场规律。

  创投行业在顶层设计中的定位正持续升维。

  今年初,国办一号文罕见聚焦股权投资的源头活水——政府投资基金。这标志着2024年创投“政策元年”的完美落幕,同时也为股权投资的未来发展开启了一个全新篇章。政府投资基金,作为创新驱动工具箱中的关键一环,在政策与市场周期的双重作用下,正步入“价值元年”。

  四个月过去,政策效力逐渐显现。长三角地区密集发布大额“补链”型政府投资基金,与中西部地区的驻足观望形成鲜明对比。同时,部分地区国资LP“断供”现象引发关注,而被称为“周期摆渡船”的S交易,虽被寄予厚望,却因估值乱局而难以充分发挥效用。

  加码、观望与“断供”并存

  国办一号文中,“不以招商引资为目的设立政府投资基金”的要求备受瞩目。随着政府投资基金在一级市场机构LP中占比的持续提升,国办一号文的发布,使得地方政府发布政府投资基金的活跃度预期下降。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胡波指出,自去年以来,一系列政策发布,一些地方将基金招商作为发展当地产业的主要抓手。而国办一号文强调的“不以招商为目的”,旨在避免将设立政府投资基金作为招商引资的配套工具,防止政策本末倒置。

  长三角地区在政府投资基金方面持续活跃。数据显示,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均在加码推动政府投资基金的落地和发展,以响应国办一号文引导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要求。

  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区则保持观望态度。同时,县级政府新设基金受到严格控制,但仍有部分县级引导基金设立,出资LP多为当地国资投资平台。然而,区县国企举债出资以及区县政府对基金的专业管理能力不足等问题,应引起重视。

  部分地区政府投资基金“断供”现象也备受关注。这主要源于GP投资成绩不理想和政府投资基金或国资出现“透支”迹象。

  估值泡沫与价值回归

  胡波表示,国家层面对创投领域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这与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大背景有关。然而,创投领域仍存在诸多问题,政府投资基金缺乏系统性规划导致的投资布局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政府投资基金的重叠和交叉投资导致项目估值虚高,一二级市场估值倒挂。此外,基金整体资产估值虚高也与部分地区政府投资基金治理规范性不足有关。

  为应对这些问题,部分省份已跟进发布政府投资基金统筹管理办法,更多省份也在研究出台过程中。国家层面也将采取系列动作,尝试建立一个1+N的制度体系。

  政府投资基金的讨论中,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之间的平衡经常被提及。谢招煌表示,部分政府投资基金存在的“断供”现象,事实上是不遵从市场规律的表现。而S交易作为地方政府补产业短板的有效工具,因定价不合理可能招致的国有资产流失风险等问题而未能真正活跃起来。

  但谢招煌认为,地方政府需要有意识地进行S布局,通过政府投资基金投一批资质较优的GP,让GP运用专业能力进行布局,以更好地容错。等到标的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再把这部分份额买回来,这才是路径清晰的S交易。

  胡波强调,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中,需要尊重专业、尊重市场规律。然而,部分政府投资基金仍未能平衡好政策目标诉求与商业可持续性,而吸引社会资本则需坚持商业可持续性。

  创投类基金应更多采取母子架构,在子基金层面进行更加市场化的结构安排,以此加大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

(文章来源:科创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