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印度达成自贸协定,美国关税政策引发连锁反应
AI导读:
英国和印度宣布达成自由贸易协定,美国政府近期的关税政策加速了协议的达成。同时,美国关税措施对其贸易和消费的冲击逐步显现,洛杉矶港货物量下降约35%。此外,美国电动汽车厂商因关税政策成本增加,下调交付目标。分析认为,关税政策正引发连锁反应。
继续关注国际贸易动态。
英国和印度6日宣布达成自由贸易协定。有媒体评论称,过去三年多来,世界第五大和第六大经济体就该协议进行的谈判时断时续,美国政府近期的关税政策则加速了这一协议的达成,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另一方面,美国关税措施对其贸易和消费的冲击正逐步显现。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5月6日发布的最新贸易报告显示,今年以来,美国进口总额已增长23.3%。3月,美国货物和服务贸易赤字扩大至1405亿美元,较上月增加173亿美元(+14%)。据第一财经报道,牛津经济研究院经济学家兹维默(Grace Zwemmer)表示,“美国的商品定价调整从4月下旬开始,全面影响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预计大部分影响将在9月到10月传导完毕,其他连锁反应将需要更长时间调整,供应链中断的不确定性也将延长通胀高企的周期。”
英国与印度达成自由贸易协议
据新华社5月7日报道,英国和印度6日正式宣布达成自由贸易协定,标志着两国在经济合作上迈出重要一步。
据路透社报道,虽然英国政府当天未公布协议全文,协议文本仍需经过批准等法律程序,但这一协议的达成无疑将为两国贸易带来新机遇。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与英国首相基尔·斯塔默通话,欢迎两国达成贸易协议,并邀请后者访印。
莫迪表示,贸易协议“雄心勃勃,惠及双方”。斯塔默也表示,英国与印度强化的盟友关系将“在一个贸易新时代”减少贸易壁垒,为双方带来更多利益。
按路透社说法,该协议的达成标志着印度对英国汽车等产品开放市场,可能为印度今后与美国和欧洲联盟等打交道设定先例,进一步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
关税“恶果”显现,全美最大港口冷清
美国政府关税政策的“恶果”正在其最大、最繁忙的集装箱港口洛杉矶港显现。洛杉矶港执行董事吉恩·塞罗卡当地时间5月6日表示,本周港口货物量已下降约35%,港口变得冷清。

国际码头与仓库工会成员萨尔·迪科斯坦佐直言,当前形势下,南加州有90万名工人正面临工作机会不断流失的困境。全美范围内,与供应链相关行业的900万人的命运也取决于该港口正在发生的一切。

随着洛杉矶港的冷清,周边咖啡店的生意也一落千丈。一家咖啡店主表示,店里往日八成的顾客都是码头工人,可现在店里门可罗雀,她质问特朗普政府:“你们承诺的工作机会在哪?”
美关税政策重创本土电动车企
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当地时间6日报道,美国电动汽车厂商里维安汽车公司因美国政府关税政策导致成本增加,不得不下调了2025年汽车交付数量目标。交付目标由4.6-5.1万辆调低为4-4.6万辆,预计支出也由此前的16-17亿美元调高为18-19亿美元。

里维安汽车公司表示,尽管该公司的所有卡车和SUV都是在美国本土的工厂生产,但仍然无法避免受全球贸易和经济环境影响。该公司首席财务官称,受关税政策影响,该公司每辆车的生产成本预计将增加“数千美元”,对公司的财务状况构成严峻挑战。
特朗普号召美国民众减少消费
据@央视网5月7日报道,在关税阴影下,由于进口商提前囤货,美国3月份进口额和贸易赤字双双创下历史新高。

美国银行警告称,当前许多美国零售商的库存仅够维持一到两个月的销售量,而消费者由于预期价格上涨和产品选择不足而正在提前“囤货”,这都将继续影响市场供应的存量和现有商品的价格。的确,美国消费者可以响应总统号召而减少购买芭比娃娃等商品,但当服装、家具、食品、药品等生活必需品也出现“供应短缺”和“价格高企”时,真正受到伤害的将是美国千百万普通家庭。
此外,由于白宫近期关税政策对国际金融市场造成直接冲击,美国股市、债市、汇市出现了“三市齐跌”的罕见现象。分析普遍认为,这表明不少曾看好美国经济前景的投资者正与美元资产拉开距离,转投其他市场。
(关键词:国际贸易、关税政策、自由贸易协定、美国经济)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