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年报揭示:未盈利企业坚持高强度研发背后的动因
AI导读:
2024年A股市场年报显示,15家公司研发强度超100%,其中10家未盈利。这些企业坚持高强度研发,主要出于自身发展需求、吸引投资和融资新选择三方面原因。通过技术突破、吸引资本注入和知识产权证券化,企业有望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上市公司年度报告堪称企业的“全景体检单”,这份展示全年经营脉络的重要文件,不仅全面复盘企业过去一年的经营得失,更蕴藏着企业发展基因、战略布局与成长密码。梳理2024年A股市场年报时,一组数据格外引人关注:2024年度,研发强度(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超100%的公司有15家,而其中10家企业尚未实现盈利。这些未盈利企业缘何坚持高强度研发?
笔者认为,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首先,从企业自身发展需求来看,研发是实现“破局”的关键路径。持续高强度研发投入是企业技术突破的必要条件,有了技术加持,企业有望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进而实现盈利。例如,迪哲医药凭借长期高强度研发,截至2024年末已有两款自主研发的创新药在中国实现商业化,销售收入大幅增长,展现出强劲潜力。
其次,从资本市场价值发现视角来看,研发能力是企业吸引投资的核心。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A股市场“科技叙事”逻辑越来越清晰,这标志着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企业的价值重估。当前,投资者越来越看重企业的长期增长潜力和研发强度,形成“研发投入—技术创新—市场认可—资本注入”的良性循环,助力企业加速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
最后,资本市场生态体系的完善为研发型企业提供了新融资选择——知识产权证券化。科创类上市公司的核心价值体现在专利、技术等知识产权上,通过知识产权证券化,企业可以将未来预期现金流打包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实现提前融资。例如,“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平安证券—高新投知识产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成功发行,为多家重点科研企业融资,缓解了其研发实力强但产品商业化落地慢的困境。
总之,坚持高强度研发能够推动企业技术突破、吸引资本注入,并借助知识产权证券化将无形资产转化为资金。只有紧握研发这把“金钥匙”,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为企业注入强劲动力。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