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美国财政部部长表示计划将医药产业带回美国,但中国医药产业人士指出,美国原料药大量依赖中国进口,且创新药开发领域中国企业影响力增强。若强行脱钩,美国药企成本将大幅增加。同时,中国CXO产业链在全球市场上展现出显著优势,助力美国药企降低研发成本。

日前,美国财政部部长表示,不希望与中国全面脱钩,但计划将医药等产业带回美国。针对此表态,中国医药产业人士指出,美国原料药的供应大量源自中国,且在创新药开发领域,中国企业的影响力日益增强。若强行脱钩,部分美国药企的成本或将激增50%。

南京应诺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郑维义博士向第一财经记者透露,若美国政府鼓励药品制造企业回归本土,可能导致部分订单从中国转移至美国,进而冲击中国医药企业的出口业务。但从长远看,美国本土制药的成本可能高于从中国进口,难以满足美国的期望。

近期,美国总统特朗普计划降低美国药品价格,引发全球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业内人士分析,要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中国企业的参与。只有中国药企能持续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原料药和创新药研发服务,美国药企才能更好地降低经营成本。

中国原料药的重要性

药品供应链的全球化有助于降低成本、提升质量,但供应链变得更长、更复杂,增加了韧性风险。作为全球最大的医药市场,美国对原料药的需求巨大,且高度依赖进口。根据FDA报告,2019年美国仅有12%的原料药为本国生产,其余88%依赖进口。

药智网总裁李天泉表示,美国无法自给自足所有原料药,中国凭借规模效应和低成本优势,成为原料药大国。若美国自主生产,药品成本将大幅上升,直接导致药品价格上涨。

中国是全球重要的原料药生产和出口国,承担着全球约三分之一的原料药供应任务。近年来,中国原料药出口规模持续扩大,从2013年的236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的517.9亿美元。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全球对原料药的需求大幅增加,推动了中国原料药出口额的快速增长。

一名医药行业人士指出,美国制药行业高度依赖全球供应链,尤其在原料药进口方面对中国依赖程度较高。中国在多种特定品种的生产上,具有难以被其他国家替代的规模和技术优势。

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提交了153份DMF(药物主文件),较2023年第三季度大幅增长57.7%,显示出中国原料药产业的竞争力。

中国原料药的发展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当时欧美地区在原料药生产方面面临环保和成本上升等挑战,产能下滑。而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凭借低成本和不断投入的研发力量,逐渐在全球原料药市场上崭露头角。

然而,中美贸易摩擦可能导致美国原料药生产回流,但重塑产业链和寻找新贸易伙伴是个漫长过程,短期内回流规模和程度有限。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对外合作部副主任张小会表示,从工业基础、人工成本、规模优势等角度看,美国重建原料药产业至少需要10年至15年的时间。同时,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和新兴创新药大国,对原料药的需求内部可消化。

中国崛起的创新药产业链

过去十年(2015-2024年),美国FDA批准了462种新药,其中小分子药物占主导地位。获批数量最多的前25家企业无一是中国药企,但中国正通过战略合作深度参与全球制药行业的国际分工。

据DealForma统计,2024年跨国药企支付出去的5000万美元以上的预付款交易中,近30%涉及中国。中国CXO(医药外包)行业已切入全球创新药企供应链体系。

CXO产业链的出现,源于药物“专利悬崖”和研发成本增加。制药公司更愿意将部分研发及生产业务外包给CXO公司,以缩短上市时间、节省成本。近年来,全球CXO产业逐渐向中国等亚非地区转移。

中国CXO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话语权不断提升。根据沙利文预测,2024年中国药物研发及生产外包服务规模约占全球总规模的14.8%,预计到2030年将提升至19.5%。

药明康德作为全球领先的CXO企业,为全球约六分之一的临床期在研小分子提供服务,并生产了2023年全球销售额前十的小分子中的四款。

在当前生物技术行业复苏环境下,生物技术公司更加关注如何高效利用资金,并将管线推进至关键里程碑。这增加了对CXO服务的需求。

昆翎医药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战略官张丹表示,中国CXO订单交付效率高,产业链网络完善,从临床前的新药发现到药物上市后的生产,已形成一体化产业链。

美国生物制药公司将30%的FDA批准药物工作流程外包给中国的CDMO企业,对于外包的临床前和临床服务,这一比例高达74%。

虽然中国对美国的直接药品销售较少,但许多美国制药公司依靠中国服务提供商来降低开发成本。

美国药价高企之因

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一项旨在降低高处方药价格的行政命令,指出其他国家患者支付的药品费用远低于美国人,并表示将要求制药公司降低美国境内的药品价格。

医疗战略咨询公司Latitude Health创始人赵衡分析,美国药价高,主要是政府不干预药价和商业保险体系共同作用的结果。保险公司维持高药价有三个原因:返点收入、保费收入和药品销售收入。若药价直接下降,返点费用将消失,保险公司不愿接受。

张小会提到,美国药品价格高企,是因为利润被制药商、保险公司、流通商等利益团体占据。不解决现有药品利润分配机制和格局,美国试图通过产业回流降低药品价格的做法,效果有限。

中国原料药产能已占全球30%,成本更低。美国药品要降价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对中国原料药的需求。在新药研发层面,CXO模式将为美国药企进一步控制成本,中国创新药的临床成本低、入组快、研发效率高,使得美国药企更倾向于在中国进行研发合作。

中美医药产业完全脱钩并不现实。中国创新药企应关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的价格不确定性,及时制订风险预案。仿制药企可考虑调整“出海”战略,瞄向一带一路国家市场。

张小会建议,若美国强行脱钩,中国医药企业应立足本土市场、加强创新升级和市场多元化策略。同时,国内市场应加强政策扶持,推进集采改革,形成良好的创新生态。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