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对药品征收关税,引发业界广泛关注。多数受访药企称影响不大,业内专家指出该计划或是一种威胁。美国对药品征收关税,原料药与仿制药受影响较大,创新药受冲击最小。多元化市场布局可降低风险。



昨晚,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美国将对药品征收关税。标志着原本在此轮贸易战中被豁免的药品品类,或也不能“幸免”。此举引发了业界广泛关注。

财联社记者今日致电多家上市公司,了解药品关税落地的影响。多数受访公司称“影响不大”,有上市公司内部人士称,美国的仿制药百分之八九十要依靠进口,若是药品关税落地,相关产品会提价以保障毛利率。

业内专家指出,药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因美国自身药品生产能力有限,短时间之内既有的成熟供应链无法被替代。因此,这一加征关税计划更多的是一种威胁,旨在逼迫美国制药企业回流。细分到各个具体赛道,原料药与仿制药在药品关税落地后受影响较大,但创新药或受冲击最小。

药品或不再是“保留地”

当地时间4月8日,特朗普发表讲话,称美国将对药品征收关税。特朗普认为,一旦对药品征收关税,制药公司将在美国开设工厂,因为美国是“最大的市场”。

作为美国医药市场的主力军,欧洲方面的反应非常迅速。欧洲制药公司已在与欧洲委员会主席的会议上警告称,美国的关税将加速该行业从欧洲转向美国的趋势。制药行业贸易游说组织EFPIA也表示,已呼吁欧盟主席推动“迅速而根本性的行动”,以减轻向美国“外流的风险”。

实际上,药品曾是特朗普发起此轮贸易战的“保留地”。但上周,特朗普宣布的针对美国进口商品的广泛关税未涉及药品,他随后表示药品将面临单独的关税。

近期,欧盟委员会提出《关键药物法案》的立法提案,旨在激励供应链多样化,促进欧盟制药业发展。据介绍,该法案提出了一套“工业工具包”来解决这些问题。例如,法案规定如果欧盟企业能够新建、扩大关键药品生产,或使欧盟关键药品的生产能力现代化,则可被认定为“战略项目”。这类项目更容易获得资金支持,以及快速通道的行政、监管和科学支持。

据央视新闻报道,由于担心特朗普总统4月2日宣布的对等关税可能涉及欧洲生产的药品,部分欧洲制药企业正通过多种运输方式向美国输送更多药物。一家制药公司的高管透露,其公司正在美国市场建立库存缓冲,以减轻潜在关税的即时冲击。

多家药企并不慌张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医药产品出口量同比增长12.7%,但出口单价却同比下降6.1%。其中,西药原料占西药类出口总额的近八成。

具体而言,美国生产重大药品(如抗癌药、抗生素)所需的原料药中,约30%依赖中国进口。在制剂方面,中国对美出口的西药制剂占制剂总出口的16.55%。创新药方面,2024年相关交易额达522亿美元。

财联社记者今日以投资者身份致电多家药企。健友股份回应称,公司对美销售产品主要是短缺药物,被替代的可能性比较低,所以议价能力比较强。华海药业表示,如果美国此后对药品加征关税,对公司肯定有影响,但要看具体落地的情况。翰宇药业称,公司目前对美销售的产品主要是利拉鲁肽和一些原料药,正在密切关注相关动态。

美国业务相对较小的公司,则进一步直言对公司业绩影响有限。其中恒瑞医药回应,公司海外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很小,美国加征关税对公司业务影响非常有限。万泰生物也表示,公司境外收入占比较低,关税调整对公司整体经营业绩影响有限。

业界表示需“让子弹再飞一会”。多位业内人士认为,美国国内的大多数药品依赖进口,若是药品关税落地,美国民众的就医花费将会飙升,是“杀敌一千,自损一万”的行为。

某生物医药上市公司高管、资深医药行业专家指出,特朗普决定对药品征收关税,应当是一个“博弈”的手段,最后也可能会有一些变通的手段。例如药品关税落地时间相对较长,或者给予一些国家地区关税豁免等。

近年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中国医药产品的接受度和需求量逐年提升。多元化的市场布局可大大降低单一市场的风险。对于对美业务规模较高的企业而言,需要密切关注美国政策的快速变化,并积极拓展美国以外的市场。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