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5月12日中美关税下调超预期,带动港股市场整体反弹,但利好情绪消化后重回震荡。恒生指数全周上涨2.1%,行业涨跌互现。市场情绪已修复至去年10月高点,但短期内缺乏催化剂,市场或维持震荡,甚至不排除回撤。南向资金流入放缓,但长期配置价值依然存在。

5月12日中美双方发布《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关税下调幅度超预期,情绪提振带动港股市场整体反弹。然而,利好情绪逐步消化后,港股市场在周一恒指大涨2.98%后的四个交易日重回震荡格局。

全周来看,恒生指数上涨2.1%,MSCI中国、恒生科技与恒生国企分别上涨2.3%、2.0%与1.9%。行业层面,媒体和娱乐(+4.1%)、银行(+3.5%)、运输(+2.9%)等板块上涨,医疗保健(-0.1%)板块逆势下跌。图表显示,过去一周,媒体娱乐、银行、运输领涨,医疗保健领跌 资料来源:FactSet,中金公司研究部。

市场情绪已修复至去年10月高点

此次关税调降明显缓和了中美市场情绪和基本面,市场情绪迅速修复。从关税超预期抬升到关税超预期调降,市场涨跌始终受情绪主导。例如,本周恒生指数上涨2.1%,风险溢价回落贡献2.3%是绝对主导。相比之下,盈利小幅贡献0.5%,无风险利率走高反而拖累。当前情绪已基本修复,恒生指数的风险溢价降至6.1%,甚至低于“对等关税”前的6.4%,这一水平已与去年10月市场高点相当。

图表显示,近期港股市场反弹主要受风险溢价回落支撑 。此外,恒生指数风险溢价回到去年10月初市场高点 。AH溢价也回到135%(前期低点为130%左右),为近5年均值以下1倍标准差;卖空成交占比(13.2%)和相对强弱指数RSI(59.8%)则处于平均水平。因此,在计入较强预期后,市场短期内或难以在情绪层面找到更多支撑,后续行情取决于关税、宏观整体和个股基本面,而这些短期均不明显。

关税回到相对可谈判水平,政策发力紧迫性下降

关税从非理性高位降至相对可谈判水平,后续不确定性仍存。5月12日关税超预期“降级”前,美国对华关税为145%,包括针对芬太尼的20%,34%的对等关税,及随后反制的91%。5月12日中美关税会谈不仅取消了91%的反制关税,还把34%中的24%豁免90天,使本轮关税水平降至30%,好于市场预期。

图表显示,特朗普对华关税加征幅度回落至30%,另外24%暂缓90天执行 。基本面取决于政策对冲力度,与关税进展互为因果。当前关税水平调降,政策发力紧迫性下降。此前关税加征至145%时,市场期待财政政策大举发力,但4月25日政治局会议并未给出大幅增量刺激。当前关税水平下,出口数据有望转好,政策尽快发力紧迫性降低。

南向资金近期明显放缓,创2024年初以来最大单周流出

4月中旬以来,南向流入明显放缓,近期转为净流出。本周南向资金流出86.9亿港元,创2024年2月初以来最大单周流出。个股层面,增持最多为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与招商银行等,但减持腾讯、小米集团与中芯国际等。

图表显示,南向资金创2024年2月初以来最大单周流出 。可能原因包括市场情绪修复到位、此前流入透支、港股配售和IPO增加抑制投资者情绪等。往前看,港股市场长期配置价值依然存在,但短期波动属正常。

市场短期或维持震荡,低迷时积极介入

当前港股情绪修复至去年10月高点,短期内缺乏情绪、利率和基本面的催化剂。政策发力紧迫性下降,经济内生动能不足,外部不确定性仍存。资金面上,南向资金流入放缓,主动外资持续流出。因此,市场可能在当前位置震荡,甚至不排除回撤。但是,“低迷时积极介入、亢奋时适度获利”策略依然恰当。若因资金调仓、谈判进展等因素出现回撤,可提供低成本介入机会。

图表显示,短期不必悲观,长期需要谨慎 。(文章来源:中金点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