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税互降引发跨境电商补货潮,免税待遇取消成新挑战
AI导读:
中美关税互降,跨境电商迎来补货潮,但跨境小包裹免税待遇取消导致成本上升。卖家们与时间赛跑发货,面临新挑战。6月26日,南都湾财社将举办湾区跨境新生力品牌峰会,探讨应对策略。
中美关税互降,跨境电商卖家迎来了“补货”订单潮。然而,跨境小包裹免税待遇的取消,对卖家们来说仍然是一个不小的成本挑战。
美东时间5月14日凌晨,美方撤销了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共计91%的关税,并修改了34%的对等关税措施,其中24%的关税暂停加征90天,保留剩余10%的关税。中美贸易窗口期重启,外贸工厂迅速响应,海运舱位变得抢手,卖家们紧急发货,90天的关税暂缓期引发了“补货潮”。
尽管美方下调了中国小额包裹加征的关税,并维持了100美元的从量关税,但跨境小包裹的免税待遇也随之取消。对中国卖家而言,成本上升后如何打造差异化优势,成为一大新考验。
抢时间发货应对90天关税暂缓期
面对三个月的低关税时间窗口,卖家们纷纷表示要与时间赛跑,“速度决定生意”。
阿里国际站商家上海威迩达遮阳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丁林锋透露,不少美国客户急不可耐,关税降低后第一时间下单补货,甚至来不及比价询价。丁林锋认为,美国当地库存不足,而夏季是户外用品的销售旺季,“稍有迟疑,商品一旦断档,就会失去流量和生意。”
同样,以音视频会议工具闻名的EMEET也迎来了美区备货小高峰。此前受高关税影响,不少卖家通过提价销售当地剩余库存来应对。如今关税降低,主打美区市场的卖家们正加紧出货,备战七月电商大促。
跨境包裹成本上升
跨境小包裹免税待遇的取消,标志着中国跨境电商的红利时代结束。文具卖家陈芳表示,“闭着眼睛靠低价赚钱的日子已经过去了”。虽然美国将国际邮件税率从120%下调至54%,且从量起征门槛维持在单价100美元,但成本上升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陈芳算了一笔账,每个涂改笔的成本因此上浮1元,而文具本身就不是高毛利产品。对整个跨境电商行业,尤其是中小卖家来说,压力不小。
在中美关税降低前,Temu和Shein曾同步发出涨价预警,称因贸易规则与关税变化导致运营成本激增,即日起调整价格。过去,大量跨境电商卖家高度依赖小额包裹免税政策,在美国市场实现爆发式增长。据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数据,2024财年(自然年2023年10月1日到次年9月30日),约有13.6亿件包裹以这种方式进入美国,其中大部分来自中国跨境电商平台。
陈芳从TEMU全托管卖家转为半托管模式。她表示,今年4月TEMU不少全托管商品被打上“缺货”标识,全托管业务也被短暂搁置。“成本上升对低价白牌产品构成巨大挑战”。作为“厂二代”,陈芳接手家族文具外贸生意后,首次尝试跨境电商模式。经过一年多的摸索,她正在考虑东南亚电商市场以及品牌策略。
可以预见,跨境小包裹免税待遇取消后,商家们将向新兴市场发力,卷品牌创新。
面对关税挑战,卖家们如何寻求新机遇?品牌商家出海策略将如何调整?跨境包裹免税待遇取消后,物流、税务上有无更优实操经验?
6月26日,南方都市报社、南都湾财社联合全球青年跨境协会,将在深圳宝安举办“2025首届湾区跨境新生力品牌峰会”。
此次峰会预计将吸引超过1000家参展商和行业精英参加,跨境电商巨头、知名平台、服务商、生产厂家等将齐聚一堂。南都湾财社将牵头成立大湾区出海研究院、发布出海品牌影响力榜单,为跨境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