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泡泡玛特与茅台的对决引发市场热议,多位私募大佬分享持股心路历程。泡泡玛特股价飙涨,海外市场表现超预期,但可能透支未来业绩。基金经理偏爱泡泡玛特,新消费与老消费的价值属性博弈成为焦点。

“现在去追泡泡玛特?就如同2021年初去追2400元高位的茅台。这轮泡泡玛特的加速飙涨,本质还是与当年炒茅台一样,跟风炒作意味更浓。”股市热点话题再添新篇,泡泡玛特与茅台的对决引发市场热议。

时代变了?新消费与白酒价值的对比讨论席卷各大社交平台,茅台与“塑料茅台”之间的较量愈演愈烈。多位私募大佬分享了他们同时持股贵州茅台和泡泡玛特的心路历程,透视出消费投资领域的大变革。

理性看涨:泡泡玛特已透支未来业绩

“去年泡泡玛特赚的钱,正好弥补了在茅台身上亏的钱。”一位私募大佬在饭局上透露。茅台一直是其坚定持有的品种,而泡泡玛特则在上市当日就被敏锐捕捉。但上市后前三年的表现不佳,给团队带来巨大压力。然而,短短四个月后,泡泡玛特股价飙涨近150%,市值突破3000亿港元。

该私募表示,泡泡玛特被爆炒有两个超预期因素:海外市场大获成功和LABUBU这一现象级IP的诞生。2024年年报显示,泡泡玛特海外营收同比增长375.2%,其中东南亚、北美市场增速显著。

不过,该私募也指出,泡泡玛特目前可能透支了未来3年业绩,现在的估值需要高额利润来支撑。

投资逻辑:基金经理“偏爱”泡泡玛特也有无奈

泡泡玛特股价在短短一年半时间内飙涨超10倍,基金持股数量也一路激增。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3月31日,持有泡泡玛特的基金数量达到207只,环比增长78.45%。

职业投资人分析,近一年买入泡泡玛特的基金,特别是消费类基金,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新生代基金经理更关注成长性新消费;二是一些老消费基金经理也不得不适当调仓,买入泡泡玛特等新消费股。

新消费VS老消费:一场社会文化属性的博弈

市场上开始普遍讨论新老消费的价值属性。有业内人士认为,投资人从白酒、家电等传统消费转向黄金、潮玩等新消费,背后是消费投资价值的分化。泡泡玛特代表“新消费”崛起,以IP情感价值与全球化重构为增长边界;茅台则面临传统奢侈品稳态与转型阵痛。

私募经理表示,泡泡玛特和茅台的投资逻辑相似,都是精神属性超越产品本身实用价值。而职业投资人则分享了阿里巴巴座谈会的观点:人均GDP增长带动生活方式或产业结构变化,中国人均GDP达到1.2万美元后,诞生了“泡泡玛特们”。

未来消费投资的核心逻辑将从“单一龙头信仰”转向多层次需求捕捉。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