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在2025北京智源大会具身智能会客厅环节,多家机器人公司展示了人形机器人的技术突破。人形机器人成为科技热点,专家讨论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化与技能落地。未来,机器人形态将多样化,人形机器人在人机交互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科创板日报》6月6日讯(记者李明明)今日,在2025北京智源大会具身智能会客厅环节,宇树机器人G1、天工机器人、银河通用机器人盖博特(Galbot)展示了人形机器人的技术突破,吸引了广泛关注。人形机器人成为当下科技热点,展示了多样化的应用场景。

  G1流畅的搏击动作和实用技能如挑选早餐水果、协助购物等,展示了人形机器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人形机器人何时能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生产力,成为热议话题。

  在会客厅环节,多位专家就人形机器人赛事、产业化与技能落地等进行了讨论。宇树科技CEO王兴兴表示,并不坚持机器人必须采用人形设计,未来机器人形态将多样化。人形机器人因上半身与人类相似,便于数据采集和AI训练。

  王兴兴认为,随着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未来工厂、医疗等领域的机器人形式将远比现在丰富。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总经理熊友军赞同此观点,认为人形机器人市场容量远大于其他类型机器人,且在人机交互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此外,VLA模型作为可泛化机器人控制方法备受关注。北京大学助理教授王鹤指出,VLA模型需突破多模态信息融合,以实现更接近人类水平的具身智能。若能在工业、商业等场景中成功部署,将标志具身智能技术实用化。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卢策吾强调,VLA模型需压缩不确定性,通过力反馈等技术增强鲁棒性。当前重点是优化算法,推动VLA逐步走向通用智能。人形机器人赛事成为观察性能的起点,有助于普及机器人发展状况和加速产业化落地。

  王鹤提到银河通用机器人在无人药店的应用,已在北京落地7家无人药店,人形机器人全天候值守完成捡药等工作,打破了人力24小时锁守岗位的传统模式。卢策吾也表示,赛事是观察机器人性能的起点,但更重要的是让机器人创造价值。

  (《科创板日报》记者李明明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