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财联社对话中信证券医药陈竹团队,解析创新药行业现状与未来。行业进入“临床价值重估”阶段,估值逻辑转向“讲利润”,反弹有空间,后续或还有资金面加持。同时,商保支付体系落地有望打开创新药支付空间,成就“商业化拐点”。

财联社7月29日讯 十年间,中国创新药历经资本市场周期,如今BD大单频出热度重燃。财联社医药大健康团队推出《中国创新药商业化井喷谁将命中“下一个靶点”》报道,对话中信证券医药陈竹团队。陈竹团队分析,创新药行业进入“临床价值重估”阶段,产业估值逻辑转向“讲利润”,今年上半年反弹有空间,后续或还有资金面加持。

【专访重点内容节选】

|相比过去几轮还有反弹空间

财联社:A股医药板块经历四年寒潮后今年上半年回暖,与2015、2020年反弹有何不同?

陈竹团队:今年上半年反弹高度和涨幅相比过去几轮还有空间。港股恒生生物科技指数涨幅明显,基本面变化更有确定性,政策支持力度更强,且今年反弹主要反应基本面,后续可能还有资金面加持。

财联社:能否展开说说资金面的加持?

陈竹团队:过去两轮反弹伴随资金面变化,而近两年国内一级市场投融资规模低位,医药行业公募基金重仓规模去年Q4为最低点。但后续医药行业资金面有望好转,如今年Q1已触底回升,投融资规模筑底,科创板第五套标准恢复,多家生物科技公司港股上市等。

|哪种“创新”值得加仓?

财联社:产业估值逻辑是否发生变化?

陈竹团队:产业估值逻辑正在从“讲故事”转向“讲利润”。创新药板块投资机会伴随临床进展及商业化全阶段,头部创新药企已/即将迈入盈利阶段,预计多个企业有望在2025年实现持续经营性盈利。长期看好创新药板块,核心看好真创新能力,建议关注加速创新布局的大中型pharma、拥有强大pipeline和全球市场机会的龙头biopharma、产品优势突出的成长型biotech/转型药企。

|国内创新药支付瓶颈有望打开

财联社:成就中国创新药“商业化拐点”还缺哪块拼图?

陈竹团队:随着商保支付体系逐渐落地,“基本医保保基础、商保目录促创新”模式将有望打开创新药的支付空间。未来中国创新药行业有望两条腿走路,海外通过BD授权和出海商业化逐鹿市场,国内待商保体系完善打开支付市场空间。发展“政府指导下的商业健康险”更符合国情,商业健康险未来有望在一线城市推广,后续逐渐在全国范围内铺开。

财联社:新支付端为医疗健康产业贡献的增量空间如何?

陈竹团队:测算2027年/2030年商业健康险有望为我国医疗健康产业贡献945亿元/3000亿元支付增量,预计2023年-2030年创新药械支付额CAGR有望达到50.1%。

财联社:《若干措施》出台,是否能缓解结构性压制?

陈竹团队:《若干措施》对创新药研发、准入、入院使用和多元支付进行全链条支持,有望引导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方向,避免内卷化竞争。机制有望打开创新药发展瓶颈,应用端形成分级保障机制,支付端商保发展势在必行。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