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创新药板块调整:业绩与股价背离之谜
AI导读:
近期港股创新药板块连日调整,ETF下跌,但多家创新药企业上半年业绩亮眼,部分扭亏为盈。和黄医药核心产品国内收入下滑,海外研发费用腰斩;百济神州实现半年度盈利,从‘烧钱扩张’转向‘控费增效’。市场分析认为,业绩与股价背离与外部风险及企业策略变化有关。
近期,港股创新药板块出现连日调整的情况。8月7日、8日,港股创新药ETF(513120)分别下跌3.05%、1.33%,市场情绪再度转冷。但另一方面,多家创新药企业交出不错的上半年业绩,部分企业实现扭亏为盈。
“业绩向上、股价向下”背后,一方面与外部风险有关,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日威胁对进口药品征收最高250%的关税,出海型创新药企面临潜在冲击;另一方面,细究部分药企的业绩增长,控费增效、降低研发投入是其能够实现扭亏为盈的关键,这也令市场担忧其未来增长的可持续性。
和黄医药核心产品国内收入下滑,海外研发费用腰斩
8月8日,和黄医药(00013.HK)股价下跌近16%。前一晚,和黄医药发布2025年中报,上半年实现收入2.78亿美元,同比减少9.16%;归母净利润为4.55亿美元,同比增加1663.32%。但净利润的增长并非出于常规业务,而是主要受惠于期内完成以45亿元人民币现金代价出售上海和黄药业50%股权。
分业务看,今年上半年,和黄医药肿瘤免疫业务合计收入为1.44亿美元,同比下降约15%;其他业务综合收入为1.34亿美元,同比下降约2%。从具体产品来看,呋喹替尼仍是支撑公司业绩的核心产品,上半年在海外市场的销售额达1.63亿美元,同比增长25%。但该产品在国内市场的表现不及预期,销售额从上年同期的6100万美元下降至4300万美元,同比下降29%。
在半年报中,和黄医药下调了2025年肿瘤业务收入指引,由先前的3.5亿美元至4.5亿美元,下调至2.7亿美元至3.5亿美元。和黄医药称,修订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来自合作伙伴的里程碑收入延迟至2026年及以后,二是血液系统疾病药物索乐匹尼布在中国的上市申请审评预计完成时间推迟至2025年后。
在8月8日早间举行的中期业绩交流会上,和黄医药管理层坦言,上半年公司收入承压的主要原因是国内核心产品在竞争加剧背景下增速放缓。其中,在三线结直肠癌市场,呋喹替尼主要面临来自瑞戈非尼、TAS-102等仿制药的冲击。
和黄医药方面称,公司调整市场策略以扭转颓势,并在二季度下半段及7月已经观察到市场份额回升,仍力争保持国内三线结直肠癌领域的领导地位。此外,和黄医药另外两款产品赛沃替尼、索凡替尼的销售额分别同比下降41%、50%。
2020年12月上市的索凡替尼顶着“首款国产MET抑制剂”的光环出生,但由于神经内分泌瘤市场相对小众,该产品今年上半年销售额仅有1270万美元,上年同期为2540万美元。在业绩会上,公司管理层表示,比较看好索凡替尼在胰腺癌等新适应证上的潜力。
研发方面,和黄医药今年上半年研发开支减少24.4%至7200万美元,其中在海外研发投资几近腰斩。由于营销团队重组,销售费用按年减49.3%至1390万美元。不过,和黄医药囤积了大量现金,截至报告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和短期投资合计达13.65亿美元。
未来五到十年,抗体靶向偶联药物ATTC平台将是和黄医药研发投入的重点。首个候选药物计划2025年下半年于美国及中国启动临床试验,公司称有“潜在的License-in(授权引进)和License-out(对外授权)机会”。
策略变化:从“烧钱扩张”转向“控费增效”
信达生物、再鼎医药、百济神州等创新药企业同样在近期披露了中期业绩。其中,信达生物和百济神州延续了高增长态势,百济神州更是首次实现半年度扭亏为盈;再鼎医药的亏损幅度显著收窄。
具体来看,信达生物在8月7日晚间披露了一份2025年第二季度产品收入的简报。2025年上半年共取得总产品收入超52亿元,同比增长35%以上;第二季度,公司总产品收入超过27亿元,同比增长超过30%。该季度的持续增长得益于肿瘤和综合管线双轮驱动共同发力。
除了抗肿瘤药物,信达生物还有个看点,就是今年6月27日获批的GLP-1类减肥药玛仕度肽,但由于上市时间不长,信达生物未在上述财报中披露更多数据。
“创新药一哥”百济神州则在上半年有了历史性突破。2025年上半年,百济神州实现营业总收入175.18亿元,同比上升46%;归母净利润达4.5亿元,首次实现半年度盈利。
百济神州称,公司实现盈利主要由于产品收入的大幅增长。其中,BTK抑制剂泽布替尼上半年全球销售额达125.27亿元,同比增长56.2%,在公司总收入中占比超过70%;PD-1抑制剂替雷利珠单抗上半年的销售额达26.43亿元,同比增长20.6%。
在扭亏为盈背后,公司正从“烧钱扩张”转向“控费增效”。上半年,百济神州整体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84.2%提升至86.3%;今年第二季度,公司销售费用率由上年同期的48%下降至41%。与此同时,公司研发费用虽仍保持在7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10%,但占营收比例已从上年同期的54.4%降至41.4%。
同样在降本增效的还有再鼎医药。今年上半年,再鼎医药实现总收入约2.16亿美元,同比增长15.35%;亏损净额8916.5万美元,同比收窄33.33%。
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研发开支由去年同期的6160万美元下降至5060万美元,销售、一般及行政开支由去年同期的7970万美元下降至7100万美元,主要由于正在进行的资源择优排序和增效举措所带来的人员成本下降和临床研究费用降低。
创新药企业业绩向好,为何在资本市场不香了?
市场分析认为,除了每家公司个体原因,还与外围因素有关。据央视新闻,当地时间8月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接受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采访时表示,美国将首先对进口药品征收“小额关税”,并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提高税率。
在业绩交流会上,和黄医药管理层也对此提示称,不确定性风险主要来自海外定价环境的变化以及美国方面潜在的药价与关税政策。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