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回购热潮:延期与违规现象并存
AI导读:
A股市场回购热潮持续,近400家公司披露回购进展。然而,年内已有17家公司宣布延长回购期限,资金分配与股价波动为主要原因。部分公司存在踩点回购或涉嫌违规操作,引发市场关注。
A股市场“回购热”仍在继续。Wind数据显示,7月以来有近400家A股公司披露回购实施进展,涉及金额超600亿元。在实施回购的公司中,超六成获得了回购专项贷款的支持。
不过,今年以来至少已有17家A股公司宣布延长回购实施期限,仅7月以来就有8家公司加入这一行列。资金分配受限与股价波动影响是主要延期理由。部分公司存在“踩点”回购或涉嫌违规操作,引发市场对回购规范性的关注。
年内17家公司回购延期
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以来,至少已有17家A股公司宣布回购实施期限延长。进入7月,均普智能、卓郎智能等8家A股公司公告延长回购实施期限,市场波动成为多数公司延期的共同理由。
比如,卓郎智能原计划2024年7月22日起12个月内,以0.5亿元至1亿元自有资金回购股份并注销。然而,截至2025年7月21日,回购计划仍未启动。公司解释称,多重因素叠加,导致回购未能实施,因此将截止日期延至2026年4月21日。
相较于卓郎智能的“零操作”,更多公司选择部分执行后延期。例如,美克家居原计划2024年7月29日起12个月内,以0.5亿元至1亿元自有或自筹资金回购股份。截至2025年7月12日,公司已累计回购股份179万股,耗资267.48万元。出于市场行情等影响,公司拟将回购期限延长至2026年4月27日。
除市场因素外,自身资金调配也是部分公司回购延期的重要原因。以正和生态为例,公司原计划以2000万元至4000万元自有资金回购股份,但为保障生产经营,公司在2025年春节期间优先保障了供应商的款项支付,导致回购计划未如期完成,最终将期限延长至2025年8月22日。
在回购延期的案例中,帝欧家居、远东股份等还调整了资金来源,将“自有资金”变更为“自有资金和自筹资金”,且与金融机构开展了股票回购专项贷款合作。
益盟股份首席战略官梁宇峰分析称:“当前银行资金成本低,如果回购的市盈率低于30倍,理论上都是合算的。部分优质上市公司在新政策出台后,用自有资金和自筹资金结合,相当于放大了回购杠杆,可以增加回购力度。”
不少公司“踩点”完成回购。凯龙高科原计划自2025年4月8日起3个月内,以2500万元至5000万元回购公司股份,但截至6月30日公司仍未实施回购。7月1日至7日,公司突击完成2549.64万元股份回购,恰好达标下限。
部分现象值得警惕
在回购延期现象出现的同时,“忽悠式回购”的个例也浮出水面。
山子高科于2024年7月公告称,拟以不超过1.6元/股回购6亿元至10亿元股份,但计划实施期间并未行动。公司此后以股价超上限为由将回购价上调至3.35元/股,并延长回购期限。至2025年7月24日期限届满,公司仅回购了483.31万股,耗资1101.48万元,远未达承诺下限。公司2025年一季报显示,账上货币资金达5.43亿元,故此举被不少投资者质疑为“忽悠式回购”。
如何辨别是不是“忽悠式回购”?梁宇峰认为,可以着重看四点:一看公司财务状况,如果公司资金状况很紧张,很可能无法履行回购计划;二看回购金额区间,若回购计划的金额上下限差距过大,须警惕其上限金额很可能是“忽悠”人的;三看回购价格上限,如果回购价格上限和股价过于接近,很可能股价短期上涨后无法执行;四看回购进度,如果上市公司临近截止日期才开始象征性回购,可能也是“忽悠式”的。
盘点今年以来的上市公司回购进展案例可知,有的公司的操作游走在违规边缘,暴露出治理缺陷;有的甚至触碰红线。
慕思股份7月25日完成426.6万股回购股份注销后,公司股本低于4亿股,社会公众股比例降至19.11%。根据上市规则,总股本低于4亿股的公司,社会公众持股比例需不低于25%,否则将不符合上市条件。为化解危机,公司紧急推出资本公积金每10股转增1股方案,通过扩大股本满足上市要求。公司股权分布预计将在8月21日前具备上市条件。
追根溯源,此次危机源于公司将回购股份用途从股权激励改为直接注销时,未充分注意两类用途的注销时限差异——股权激励注销有三年缓冲期,而直接注销仅有十日。
此外,回购过程中的内幕交易风险也不容忽视。今年初,甬金股份实际控制人曹佩凤因利用回购内幕信息交易,收到浙江证监局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其被没收违法所得54.92万元,并处以584.58万元罚款,为市场敲响警钟。
哪类上市公司适合实施回购?梁宇峰提示:一是有充裕的“富余现金”,即公司经营所需之外的资金。二是经营稳定、自由现金流稳定的公司,如一些龙头的消费品公司。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