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市场:南向资金持续流入,行业个股表现分化
AI导读:
今年以来,港股市场成为全球资金焦点,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额创历史新高。金融、科技为配置重点,4个行业净流入超千亿港元。20股获连续加仓,医药生物行业表现突出,市场表现分化明显。
今年以来,港股市场(港股市场优化)成为全球各路资金和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内地资金通过港股通持续买入,截至9月3日,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额达到10057.3亿港元,金额创下互联互通机制开通以来年度最高水平,这一资金流向(资金流向优化)趋势彰显了港股市场的独特吸引力。
连续27个月净流入
事实上,回溯历史数据发现,自2023年7月以来,南向资金已连续27个月净流入。今年以来,南向资金呈现加速净流入状态。从历史看,南向资金净流入超千亿港元的仅有9个月,今年就占6个月,其中4月净流入额1666.72亿港元,为历史第二高,3月、2月净流入均超1500亿港元,分别排在第三、四名。
持续流入为市场注入活力。今年以来,香港市场赚钱效应持续提升。截至9月3日,恒生指数与恒生科技指数年内涨幅均超过25%,位居全球重要指数前列,市场活跃度显著增强。
南向资金大幅净流入的背后,是全球资本“再平衡”的逻辑调整。今年以来,港股市场出现了不少“稀缺性”新消费标的,分布于美妆饰品、休闲商品等板块;还有科技股、高息股等,满足了内地投资者多样化的配置需求,进一步推动了市场繁荣。
国泰海通认为,从各类投资主体出发拆解南向资金的结构,个人投资者是主力,在资产荒背景下,机构资金对稀缺性港股资产仍有增配空间。贝莱德指出,在当前内地利率持续下行的市场环境中,定价更合理的成长类科技股,以及现金流价值显著的红利股,值得南向投资者作为组合中的长期投资标的,为投资者指明了方向。
4个行业净流入超千亿港元
从加仓方向来看,按照申万行业划分,金融、科技是南向资金的配置重点。
截至9月2日,南向资金持有银行板块市值接近9674亿港元,较上年末增加近3000亿港元;持有传媒行业市值超过7300亿港元,较去年末增加近2800亿港元;医药生物行业持股市值较去年末增加超过4000亿港元,主要受益于年内创新药研发的突破,行业前景广阔。
从资金流向来看,南向资金净流入额居前以大金融、科技、消费板块为主。
具体来看,有4个行业年内净流入超千亿港元。银行获南向资金净流入额居首,超过2100亿港元;位居次席的是商贸零售行业,净流入额超过1800亿港元。另外,医药生物及非银金融行业净流入额也都超过千亿港元。电子、传媒、通信、汽车、计算机净流入规模均超500亿港元,资金流向多元。
社会服务行业年内获南向资金净流入超460亿港元,去年全年净流出额超过250亿港元。今年以来,南向资金净流入额偏低或净流出的以传统行业为主,包括钢铁、基础化工、农林牧渔等行业。其中,建筑材料行业今年遭南向资金净流出超过13亿港元,去年净流入43亿港元以上,行业对比明显。
20股获连续大幅加仓
从个股来看,近六成港股通标的年内持股数增加,其中银行股的持股数量增幅较高。
从持股占港股总股本比例来看,按月度统计,5月以来(截至9月2日)有61只港股通标的获南向资金连续5个月加仓。
这61股主要分布在社会服务、医药生物、食品饮料、非银金融等行业。从加仓幅度来看,有20股持股比例较4月末增加超5个百分点,7股增加超10个百分点,加仓力度显著。
医药生物行业的一脉阳光港股通最新持股比例接近40%,较4月末增加超过35个百分点。公司是行业内领先的医学影像服务供应商。截至2024年末,公司已运营106个影像中心,覆盖全国16个省,是中国唯一一家为整个医学影像产业链提供全面医学影像服务及价值的平台运营商,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2.9%,发展势头强劲。
非银金融行业的德林控股获港股通加仓超20个百分点,公司近日宣布认购两家公司的股权,加码数字资产生态系统,业务拓展积极。
医药生物行业的晶泰控股也获得港股通大幅加仓,加仓近20个百分点。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5.17亿元,同比增长403.83%;归母净利润0.83亿元,同比增长106.69%。信达证券表示,公司以“最强AI大脑与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为驱动,推动药物研发业务迈入新阶段,技术优势突出。
从市场表现来看,截至9月3日,上述20股年内平均涨幅超过35%,德康农牧、英诺赛科年内涨幅超过200%,而德林控股、一脉阳光年内股价大幅下跌,市场表现分化。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