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一个月机构调研频次超4.7万次,医疗器械、半导体等行业受关注。主动权益类基金仓位突破90%,基金经理通过调研挖掘科技成长板块机会,AI应用、创新药等方向值得关注。

  寻找投资机会,机构积极调研(股市热点)。据统计,近一个月来,机构调研上市公司频次超47000次,调研频次成为市场关注焦点。从调研纪要看,机构非常关注行业景气度及上市公司最新业务进展情况。频频调研背后,是对后市的积极研判。据信达证券测算,主动权益类基金最新股票仓位突破90%,达到2021年3月以来最高水平,基金仓位提升反映市场信心。

  机构积极调研

  机构正在加紧调研寻找投资机会。据Choice统计,截至9月5日,近一个月机构调研频次达47074次。从机构调研方向来看,成长领域较受关注。其中,医疗器械行业的机构调研频次超3200次,半导体、电子设备制造、通用设备、汽车、计算机软件等行业的机构调研频次也均在2000次以上,科技成长板块成为调研重点。

  从具体上市公司看,水晶光电、迈瑞医疗、德赛西威等被机构调研频次均在300次以上。梳理发现,机构密集调研的标的多数被基金重仓。以水晶光电为例,截至二季度末,497只基金持有水晶光电,持股数量达1.97亿股。类似的还有天孚通信,基金持股数量也超1.5亿股,基金持仓数据印证市场偏好。

  值得注意的是,多位知名基金经理现身上市公司调研名单。8月27日至28日,高毅资产孙庆瑞,睿远基金傅鹏博、赵枫、朱璘,嘉实基金王贵重、归凯等调研了立讯精密。8月21日,富国基金林庆、诺德基金罗世锋、南方基金张延闽等调研了德赛西威。8月20日,华安基金刘畅畅、舒灏、杨明等组团调研了广电计量。8月20日,广发基金吴兴武、长城基金谭小兵等调研了福元医药。

  梳理上市公司调研纪要发现,机构非常关注行业景气度及上市公司重点业务发展情况。以立讯精密为例,有机构提问:“如何看待下半年消费电子市场需求的变化?”对此,立讯精密表示,基于对从零件到模组再到成品全产业链的深入洞察,三、四季度的市场需求将呈现平稳略增的态势。此外,机构也十分关注立讯精密的数据中心业务、汽车业务等的最新进展。

  上市公司的出海情况也受到机构关注。以德赛西威为例,机构问及公司的出海进展和策略,对此,德赛西威表示,出海需要深度本地化、多元创新模式。公司智能化领域能力全球领先,已得到海外多数客户的认可,是业务突破的关键,后续重点是如何稳步导入。

  聚焦科技成长板块

  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获悉,对于不少基金经理而言,调研已成为投资前的“必选动作”。通过近期的密集调研,多位基金经理发现了新的投资机会。

  “8月是上市公司半年报密集披露期,机构调研频率会明显加大。加上近期市场走强,调研,一方面是为了跟踪重仓标的表现,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挖掘新的机会。”沪上某成长风格基金经理透露,上周一直在外地出差,主要对产业链上下游进行了详细调研,储备了一些优质标的,为后续调仓换股做准备。

  “在上市公司实地调研及投资研究的过程中,某些上市公司的技术突破和长期增长空间令人兴奋,后续我们将持续跟踪布局。”在近期披露的基金2025年中期报告中,富国基金经理孟浩之表示。

  兴银消费新趋势混合基金经理乔华国在基金2025年中期报告中透露,目前在创新药上的仓位相对较低,而在医疗器械上的仓位则较高。根据调研分析,一些医疗器械公司的业绩有望在下半年迎来爆发式增长。

  在业内人士看来,机构密集调研,表明对后市投资机会相对乐观,这份乐观也在基金仓位上有所体现。据信达证券测算,截至8月29日,主动权益类基金测算仓位突破90%,为2021年3月以来最高水平。具体来看:普通股票型基金的平均仓位约为91.94%,较8月22日上升1.16个百分点;偏股混合型基金的平均仓位约为90.39%,上升1.53个百分点。

  展望后市,富国基金表示,中期维度来看,A股稳步上行趋势不改,但鉴于当前部分赛道拥挤度处于高位,可重点关注科技板块的内部轮动,包括AI应用、创新药、电子等。此外,化工、有色、新能源等受益于“反内卷”政策的方向也值得关注。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