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9月10日,科创板半导体设备及材料行业集体业绩说明会召开,20家公司参会。设备厂商产品研发与市场导入顺利,材料厂商以扩产起量为发展重点,相关厂商后续发展值得期待。

  9月10日,科创板半导体设备及材料行业集体业绩说明会召开。安集科技、方邦股份、金宏气体等20家公司参会,向投资者介绍上半年的业务动向与后续的发展趋势,此次说明会为半导体设备及材料行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上海证券报记者注意到:在半导体设备领域,相关厂商普遍表示,公司的产品研发与市场导入进展顺利;在材料领域,“扩产起量”成为发展重点,相关厂商未来可期。在半导体市场不断拓展的当下,这种发展态势备受关注。

  设备厂商:产品市场导入顺利

  燕麦科技、微导纳米等与会半导体设备厂商表示,公司当前的产品研发进展顺利,市场导入稳健。

  半导体设备方面,微导纳米的ALD(原子层沉积)设备目前已涵盖行业所需主流ALD薄膜材料及工艺,在高介电常数材料、金属化合物薄膜等领域均实现了产业化应用,量产规模不断增加。同时,公司CVD(化学气相沉积)设备在硬掩膜等关键工艺领域已实现产业化突破,进入存储芯片等领域先进器件量产生产线,并持续推出客户所需的多款关键工艺设备。

  新益昌董事、总经理宋昌宁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公司目前在半导体设备领域已有半导体固晶设备、焊线机及测试包装设备等一系列产品。其中,公司推出的多款焊线机和测试包装设备陆续通过客户验证,获得市场认可及批量订单。

  燕麦科技则在光晶圆检测(晶圆级)、IC载板测试(封测级)和MEMS(微机电系统)传感器测试(器件级)三个层次对半导体测试设备进行布局,目前均稳步推进。

  其中,燕麦科技硅光测试设备已向海外晶圆厂持续交付产品,并且配合优质客户进行新技术的验证开发;IC载板测试设备则处于样机系统测试阶段。

  在MEMS传感器测试方面,燕麦科技的气压传感器测试设备已取得国内龙头客户认可,在增量订单阶段,同时拓展到多种型号多种封装的产品;温湿度传感器测试设备同样处于增量订单阶段;IMU(惯性测量单元)测试设备拓展了FT设备,技术指标达行业先进水平,处于样机测试阶段;SiP芯片测试设备持续为头部客户供货和服务,提供测试和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

  材料厂商:扩产起量发展可期

  当前,本土半导体厂商竞争力快速提升,在前沿技术突破与全球市场份额抢占上持续追赶,正逐步打破原有全球产业格局。行业趋势下,相关领域市场机会窗口已逐步打开,扩产起量成为半导体材料公司的发展重点之一,相关厂商的后续发展值得期待,半导体行业前景一片光明。

  “公司未来将以稳妥扩产为核心策略,持续提升硅零部件的产能规模,这将为大直径硅材料业务的增长提供明确且可持续的动能。”神工股份董事长潘连胜在说明会上表示。

  在潘连胜看来,神工股份对大直径刻蚀用硅材料业务增长速度的判断,核心源于业务结构的内外驱动转型。

  具体来看:首先,神工股份传统外销基本盘平缓恢复,本土需求成新增长极;其次,公司内部业务联动深化,硅零部件成为核心拉动力,硅材料的增长不再被动依赖海外客户需求恢复,而是通过国内硅零部件的需求实现主动拉动;最后,从当前下游反馈看,公司硅零部件的在手订单规模稳定,而硅零部件的扩产节奏直接决定硅材料的内部消耗量。

  天承科技也在扩大生产。为匹配下游客户的产能扩充和日益增长的订单量,天承科技董事长、总经理童茂军表示:公司已计划将金山工厂产能从年产3万吨功能性湿电子化学品提升至4万吨;珠海年产3万吨工厂建设将于近日开工,以辐射华南区域的众多PCB下游工厂;泰国全资子公司年产3万吨工厂将于2026年建成,并具备对东南亚地区的供应能力。

  龙图光罩珠海工厂的新产品预计于下半年逐步开始放量,公司的季度营收预计会出现明显的同比增长。

  “公司将以珠海基地产能释放为转折点,通过‘高端制程突破+客户结构升级’双引擎驱动业绩反转。”在业绩说明会上,龙图光罩董事长柯汉奇表示,“公司有望在下半年迎来营业收入的明显增加。”

  此外,作为电子材料平台型企业的方邦股份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后续随着可剥、挠性覆铜板、薄膜电阻等新产品的逐步起量,公司业绩预计向好向高增长。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