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融波动下A股市场:短期扰动不改长期向好趋势
AI导读:
近期,两融市场波动引发关注,多家券商调整融资融券折算率。两融余额增长显著,推动市场上行。机构认为,尽管短期市场波动加大,但A股估值仍具优势,资本市场回稳向好趋势不变,长期投资价值获看好。
近期,受到两融市场波动和外部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A股市场短期波动有所加大。业内人士指出,个别股票和行业短期积累了较多的涨幅是出现调整的主要原因,整体来看,A股的估值水平仍然处于较低位置,两融资金(SEO关键词1)作为增量资金重要来源,短期扰动不会改变市场整体回稳向好的趋势。
两融搅动市场
近期,两融市场的波动引发了市场的关注。10月9日,由于静态市盈率超过300倍,多家券商确认将中芯国际、佰维存储等数只股票的融资融券折算率统一调整为零。随后,又有部分券商对多只股票的可充抵保证金证券及其折算率做出调整,其中,中芯国际、海光信息折算率等将由0%调整为70%左右。部分股票折算率的变化引发了市场的关注,再加上外部环境的变化,前期强势的半导体等科技板块波动幅度有所加大。
两融余额能够直观反映杠杆资金规模,是衡量股市活跃度(SEO关键词2)的关键指标之一。数据显示,受到资本市场回稳向好态势持续巩固的影响,2025年以来,两融余额出现较快增长,从年初的1.86万亿元一路上升至目前的2.44万亿元,增长超过了5800亿元,是推动市场上行的重要资金力量之一。中证数据有限责任公司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0月10日,两融市场中的个人投资者数量为770.43万名、机构投资者为50150家,参与交易的投资者数量为547970名,平均维持担保比例为283.04%。
不过,从其他一些指标来看,两融余额代表的杠杆资金风险整体依然可控。两融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两融交易额占A股成交额的比例,可分别视为杠杆强度、市场活跃度的表征,当前两项比例分别为2.46%、11.36%,仍明显低于2015年峰值时期的4.7%、22.3%。
中信建投指出,融资资金作为近期A股市场行情的中坚力量之一,6月底以来净流入规模和成交额占比均出现显著抬升,尤其是10月9日两融资金单日净流入超过500亿元,为仅次于去年10月8日的历史第二高水平。行业结构来看,6月底以来,电子行业以接近1500亿元净流入规模遥遥领先,也导致市场在科技板块的情绪被迅速放大。
从两融结构来看,招商证券研究显示,9月融资净流入1670亿元,结构上持续向中大盘指数漂移。8月融资资金除了沪深300指数外集中净流入中证1000(SEO关键词3)、中证2000以及科创50,分别净流入557亿元、357亿元、248亿元,而进入9月后中证1000、中证2000指数净流入额明显放缓,沪深300指数和中证500指数则继续保持了净流入态势,分别净流入857亿元和402亿元。
浙商证券研究则显示,截至10月9日,全A共有350只股票两融占比超过10%,数量占全部A股的约6.4%左右,有76只股票两融占比较6月30日上升超过5个百分点。从两融余额占比来看,截至10月9日,位列前三的宽基指数为:中证1000、中证500、深证成指;位列前三的风格为:小盘成长、小盘价值、中信成长风格;位列前三的一级行业为综合金融、非银金融、综合;位列前三的二级行业为新兴金融服务Ⅱ、多领域控股Ⅱ、乘用车Ⅱ。
A股估值仍具优势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短期市场波动幅度加大,主要和前期一些个股和行业积累了较大的涨幅有关。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对记者表示,个别股票短期积累了较大的涨幅,估值水平快速上升,当出现融资折算率调整时,这些个股出现了较大的跌幅。他指出,尽管可能存在局部涨幅过大,但整体来看,当前A股市场的估值水平并不高。华西证券研究显示,截至10月11日,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的PE(TTM,下同)分别为16.69倍、31.51倍和43.83倍,均位于2010年以来的历史中位数附近,其中食品饮料、非银金融、有色金属等行业当前PE处于历史较低分位。相比之下,标普500、纳斯达克指数和道琼斯工业指数的PE分别为28.97倍、42.06倍和31.51倍,均显著高于自2010年以来的历史中位数。
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总经理李慧勇表示,两融资金是增量资金的重要来源,是推动本轮市场上行的重要力量,今年来增长较快,但从两融交易占整个市场的比重来看,仍然处于正常的范围内。对于A股市场整体的估值,横向对比,从全球范围来看仍然处于中低位。纵向对比来看,市场估值水平较前期有所上升。总的来看,资本市场的生态变化,使得A股的吸引力大幅增加,资本市场回稳向好(SEO关键词4)的趋势并不会因为短期的市场波动而改变。
银河证券表示,短期不确定性的上升将降低市场对中国资产的风险偏好,前期获利盘较大也使得投资者将重新审视市场定价是否合理。不过,仍然看好后续中国市场投资机会。中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强,对于经济基本面的实际影响有限;逆周期政策仍具有较大空间,增量储备政策将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二季度以来,中国版“平准基金”已起到了良好的稳市作用,未来如果股票市场波动较大,稳市机制将再次发挥重要作用。
机构看好市场长期趋势
总的来看,机构仍然看好A股市场的长期投资价值。华创证券研究指出,目前我国居民从预防性储蓄往正常存款修复的“搬家”过程,预示着私人部门经济循环的好转,其跟踪的企业和居民存款增速剪刀差自去年四季度以来持续修复,M1同比也在持续上行。另外,生产性信贷和投资增速的回落,叠加反内卷政策的落地,意味着中期维度上供需均衡的前置条件已经出现。后续再考虑政策在制造业的“需求端”以服务消费的促进与释放方向上的可能加码(兼顾短期需求和中期供需矛盾),我国经济向好趋势不变。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燕翔指出,中长期维持对A股看好态度:一是外需短期虽承压,经济向好趋势不变。中国企业将继续保持中长期全球竞争优势,全球出口有冲击但韧性尤强。二是上市公司质量稳步提升夯实微观基础。三是分红回购不断增加提高投资者回报。四是耐心资本持续流入助力市场健康发展,预计将为后续A股市场带来更多增量资金。
长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毅也表示,存款利率和房地产投资收益率下行的大背景下,“资产荒”驱使居民端的资金不得不寻找有更高收益率的投资产品,“居民存款搬家”成为本轮市场上行的重要驱动因素。伴随着市场行情的正向反馈,居民的风险偏好整体出现较明显的上升。股市的“赚钱效应”逐步形成较明显的合力。整体来看,本轮行情的中长期逻辑未改。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