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两融市场火爆,券商平衡业务与风险成关键
AI导读:
2025年A股两融市场火爆,新开账户同比增长288%,两融余额猛增。券商积极调整业务规模,同时面临流动性压力。如何在业务扩张与风险防控间找到平衡,成为券商关键问题。两融竞争步入新阶段,差异化策略成破局关键。
A股两融市场保持火爆态势,融资需求激增成为股市热点。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9月,A股新开融资融券账户20.54万户,同比增长288%,创下年内新高;截至9月底,A股两融账户总数约1529万户。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16日,全市场两融余额达到2.457万亿元,较9月末增长2.63%,较6月末猛增32.81%,这一数据作为衡量股市活跃度的关键指标,充分显示了市场融资需求的旺盛。证券要闻方面,面对如此旺盛的融资需求,券商既喜又忧。
一方面,多家券商积极启动信用业务规模上限调整,提升业务承接能力,有望增厚业绩,如浙商证券将融资类业务规模由400亿元提高至500亿元,华林证券年内两次调增规模上限至82亿元;另一方面,中小券商受限于资本规模较小、融资渠道相对有限的现状,在两融需求集中释放的背景下,面临着不小的流动性压力。如何在业务扩张与风险防控之间找到平衡点,成为当下考验券商综合能力的关键问题。日前,华林证券公告称,自10月13日起将沪深交易所标的证券融资保证金比例调至100%,此前国金证券已先行调整,不过目前多数券商仍维持80%的融资保证金比例。
市场融资需求激增,两融开户潮起
在A股市场行情推动下,两融市场正迎来一轮“开户潮”。数据显示,9月A股新开融资融券账户20.54万户,环比增长12.24%,同比增长288%。截至9月底,全市场两融账户总数已逼近1529万户。作为衡量股市活跃度的关键指标,两融余额的迅速增长,不仅反映了市场融资需求的激增,也预示着股市的活跃程度。多家券商向记者反馈,最近客户两融需求较多,规模增长迅速,包括私募、牛散、产业客户等参与都比较积极。某中型券商机构业务部人士透露,公司私募两融余额从年初的30亿元左右增长到9月底的60亿元,实现翻倍。
增量主要来自两类客户:一是主观多头私募,尤其在7月、8月集中看好科技赛道,通过两融加仓操作;二是量化私募,在超额收益稳定的情况下加大杠杆。此外,部分私募开始尝试北交所两融业务,虽规模尚小,但显示出新的资金动向。对于投资者而言,融资保证金比例的上调直接影响其交易成本与杠杆水平。投资者原来用80万元保证金可以融资100万元,现在则需要100万元保证金才能融资100万元,这增加了投资者的资金占用成本,同时也限制了投资者的杠杆倍数,降低了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
平衡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券商各显神通
对券商而言,在全力抢占两融市场份额的同时,确保业务发展不超出自身资源配置能力,也是当前经营决策中的重要考量之一。东海证券非银首席分析师陶圣禹分析称,上调融资保证金比例,可能是券商在融资需求旺盛、信用业务额度紧张时,平衡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理性选择。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平衡难题在中小券商身上尤为凸显,由于资本规模较小、融资渠道有限,在两融需求集中释放的背景下,这些机构可能率先面临额度紧张压力,上调融资保证金比例成为其缓解流动性压力、控制风险的重要手段。
除了直接调整保证金比例,更多券商正通过精细化手段加强风险管控。比如,个股折算率调整也是券商动态风控措施的一部分,防范高估值股票价格波动可能带来的杠杆风险。此外,为了争取两融客户,券商还会动用投顾和研究所资源,看能否给予投研支持,还有在交易系统、丰富交易工具等方面下功夫。
两融竞争步入新阶段,差异化策略成关键
对于两融业务的发展,多位从业者表达了对行业同质化竞争的担忧。当前两融业务的竞争焦点高度集中在利率高低与风控条件宽松程度上,“大家都在比拼最基础的业务要素,缺乏创新性突破。”据券商机构业务部人士透露,现在行业内针对融资余额几千万元的客户,费率都在3%左右,当前两融费率竞争激烈。在此背景下,各家券商开始积极探索差异化的业务拓展策略,试图在激烈竞争中找到破局之道。
国联民生证券通过精准拓客与分层定价策略打开市场,同时不断拓展业务应用场景,将两融业务深度融入客户服务体系。国元证券两融业务锚定“交易型+事件型”营销策略,为高净值客户与战略客户提供精准化服务方案;国信证券则表示,公司通过多项举措深化专业赋能,持续丰富两融智能交易服务体系。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两融业务违规案例仍时有发生,此前东北证券、光大证券某营业部均因两融业务违规收到监管警示。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当前两融业务已从规模驱动步入“量质并重”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未来,券商不仅需要具备充足的资本金以支撑业务规模,更要在流动性管理、合规操作、风险定价与客户服务等方面形成综合优势。在市场与监管的双重检验下,粗放增长模式难以为继,体系化能力将成为下一阶段竞争的分水岭。(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