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A股春季行情时间窗口前移,2018年来多提前至12月启动。原因包括经济调控转型与资金博弈。短期仓位再平衡或持续,成长风格历来表现突出,AI与十五五规划相关产业品种或成核心配置方向。

春季行情节奏的变化趋势:提前启动,提前收官(股市热点)

在多数投资者印象中,A股的春季行情往往始于1-2月,并延续至3-4月。然而,复盘2010年以来的市场表现可以发现,春季行情的时间窗口正呈现显著的前移特征:2017年以前,行情主要集中于1-3月;而2018年至今,8年中有4年的春季行情都提前至上一年的12月启动,且涨幅最大的区间亦集中在春节前,节后行情基本进入收尾阶段。春季行情的这种变化,与经济调控模式转型和资金博弈密切相关,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

我们认为这种“抢跑”现象的背后,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经济调控模式转型,弱化了政策的季节性特征。过去,我国经济高度依赖地产与基建驱动,而流动性投放也往往集中在一季度,形成“宽信用”窗口、催化春季行情启动。然而近年来,随着传统增长引擎刺激效力减弱,年初投放的实质性拉动有限,因此季节性的“宽信用-宽预期”逻辑正在淡化。另一方面,新经济虽增长迅速,但当前体量仍处扩容过程中,尚未完全承接传统领域融资需求的变化。新旧动能切换期,政策与资金投放的季节性特征逐渐弱化,宏观波动性收敛。

二是资金博弈下,“学习效应”促使行情前置。尽管政策的季节性效应有所淡化,但从流动性逻辑来看,春季行情仍具基础:岁末年初企业工资支付、结算结汇及居民节日消费等需求上升,央行通常扩大货币净投放以弥补流动性缺口。同时,政策与业绩的空窗期也提供了“想象空间”,市场更易受流动性宽松及情绪主导。随着市场参与者对春季行情规律的认知深化,部分资金提前布局以占据先机。这种“抢跑”行为导致市场预期在节前被快速定价,节后利好逐步兑现,行情结束时点亦相应前移。明年春季行情可能延续前置特征,提前至今年12月启动。

短期来看,春季行情启动前会经历仓位再平衡(股市看大盘

从历史规律来看,过往三季度持仓偏离度较高的主线板块(如新能源、医药生物、食品饮料等),在 11 月前后多呈现偏弱表现。基于机构行为视角,四季度主线板块普遍面临收益兑现压力,前期主线经持续上涨后,累积了丰厚涨幅,资金拥挤度也处于高位。今年前三季度机构持仓的行业结构特征明显,春季行情启动前大概率将迎来仓位再平衡,为行情的更好展开创造有利条件。主动偏股型基金三季报显示,截至2025Q3电子行业持仓占比已达25%,TMT板块仓位超40%,均创历史新高。重仓TMT的机构在前三季度普遍积累丰厚浮盈,而四季度作为全年业绩定调的关键时期,机构的核心诉求会从追求超额收益转向锁定利润。若部分机构率先启动兑现,其余持筹机构将面临“被动受损”的压力,进而强化了阶段性调仓动力,这也意味着春季行情启动前,仓位再平衡大概率会持续演绎。

如何布局新一轮的春季行情?(股市研报)

从历史规律看,成长风格在春季行情中历来表现突出。2010年以来,整个春季行情区间,小盘、成长风格通常跑赢大盘、价值风格;中信成长风格指数在此期间平均收益率达21.7%,显著高于其他风格指数,且其获得超额收益的胜率高达81%。结合当前市场环境,我们判断这一轮春季行情主要仍以成长方向的产业趋势品种为主:一是,以AI为代表的全球产业趋势。全球科技产业需求呈趋势性增长,我国特有的工程师红利、庞大用户群体与制造优势,正支撑我们深度参与全球科技产业变革。二是,以十五五规划为核心的国内政策相关产业品种。2026年作为“十五五”规划开局之年,以科技创新与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核心的政策主线将进一步强化。在此背景下,与新质生产力相关的科技制造、先进产能等领域,有望在政策预期催化下,成为春季行情的核心配置方向。

风险提示:经济复苏节奏不及预期;政策推进不及预期;地缘政治风险;海外降息节奏及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不确定性风险等。

(文章来源:东吴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