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2026年会:A股波动率下降,关注三大投资机会
AI导读:
11月11日,中信证券2026年资本市场年会在深圳举行,主题为“奋进新征程”。会议指出,A股市场波动率将长期下降,明年可关注制造业提质升级、中企出海与全球化、AI商业化三大行业配置机会。同时,宽松货币政策空间打开,降准降息仍存可能。
11月11日,中信证券2026年资本市场年会(A股投资盛会)在深圳举行,本届会议主题为“奋进新征程”。记者在现场看到,签到处早早排起长队,主会场座无虚席。初步统计数据显示,首日主论坛已吸引超4000人现场参会。A股市场作为全球重要投资领域,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A股不仅是中国的A股,也是全球的A股。” 中信证券首席A股策略分析师裘翔现场发表最新研判。他认为,展望2026年,A股市场整体波动率将步入长期下降趋势,可重点关注制造业提质升级、中企出海与全球化、AI商业化三大行业配置机会。其中,AI商业化作为科技趋势核心,将重塑资本市场格局。
中信证券总经理邹迎光:资本市场运行的积极动能正在不断积累
中信证券总经理邹迎光进行了“奋进新征程”主题致辞,他表示,随着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持续增强、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提升、市场制度与生态的不断成熟,中国资本市场运行的积极动能正在不断积累。资本市场改革与科技趋势的结合,将为A股市场带来结构性机遇。

邹迎光认为,“十五五”时期中国资本市场面临的全球背景、科技趋势、制度环境将呈现新的特征。全球产业与金融格局深刻重构,有望带来外部破局的新契机。中国资本市场的“科技叙事”,正推动风险偏好的持续改善,以人工智能、生物科技、量子技术、航空航天等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点燃了全球资金布局中国资产的热情。
其次,从科技趋势看,更多中国产业迎来关键突破,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成效显著,有望带来资本市场的新机遇。中国资本市场的向“新”发展,将带来市场结构的持续优化,未来新质生产力行业市值占比有望持续提升,市场运行将更多反映中国新经济领域的发展成果。
最后,从制度环境看,中国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和适应性的提升,以及投资和融资功能的协调,有望带来市场生态的新气象。资本市场的风险偏好与新质生产力行业更加兼容,能够提供满足完整生命周期的全链条融资服务。
A股市场整体波动率步入长期下降趋势
明年关注三大配置机会
中信证券研究部最新推出2026年宏观与政策展望与投资策略系列。中信证券首席A股策略分析师裘翔在现场演讲时表示,在多重机制影响下,A股市场整体波动率将步入长期下降趋势。展望明年,重点关注制造业提质升级、中企出海与全球化、AI商业化三大行业配置机会。这些机会与科技趋势、产业升级紧密相关,是A股市场未来发展的关键。

裘翔认为,A股上市公司正陆续从本国敞口的本土化企业转型为全球敞口的跨国公司,中国资本市场也正从新兴市场逐步转型为成熟市场。“十五五”期间,中企在全球价值链分配中的位置有望进一步抬升,把份额优势转化为定价权,这是A股行情迈向“低波动慢牛”的基础。
从市场流动性看,裘翔认为,居民存款会间接地以追求稳健回报的绝对收益产品形态入市,推动机构产品策略模式从单一追求收益弹性变为多策略运行提高持有人体验。这些策略相较传统的比拼相对收益的策略,更容易提高市场内生稳定性,降低市场整体波动。
从行业配置看,裘翔认为2026年有三大线索值得重视:一是资源与传统制造产业提质升级,把份额优势转化为定价权,带动利润率持续抬升,包括有色、化工和新能源行业;二是中企出海与全球化,大幅打开利润增长想象空间和市值天花板,包括机械、创新药、电力设备、军工行业;三是未来科技板块的新一轮系统性行情,具体到AI产业,需要新的应用拓宽AI商业化场景,从而延续科技板块趋势。
我国的宽松货币政策空间将进一步打开
后续仍存降准降息空间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演讲时表示,考虑基数因素及政策节奏,2026年的中国经济增长可能呈现“前低后高”的节奏。明明预计,2026年财政支出将保持温和扩张,政策层面对于经济的支持和提振作用也将延续。货币政策上,我国的宽松货币政策空间将进一步打开,后续降准降息仍存空间,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有望持续发力。
经济结构方面,明明判断,2026年经济增长仍以生产驱动为主,外需与内需或趋于均衡。以旧换新政策提振作用明显,2026年社零将延续温和复苏;制造业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业投资有望得到持续支撑;当前地产库存仍处高位,多项利好政策助力地产去库存;化债推进下,明年基建投资或可边际改善。
中信证券宏观与政策首席分析师杨帆表示,“十五五”期间政策重心或更多向需求端平衡,服务消费将成为亮点。杨帆认为,“十五五”时期产业政策或在以“反内卷”重塑制造业利润增长的基础上,推动各类要素向制造业汇聚,着力打造新兴支柱产业。与此同时,政策重心将从之前聚焦供给端逐步更多向需求端平衡,在服务消费、新兴产业投资等新动能带动下,内需对GDP的贡献有望稳步提升。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