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北交所成立三周年,上市公司数量达256家,总市值超6700亿元。超八成公司实现盈利,但整体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反映出中小企业在持续盈利能力和成长性方面仍面临压力。北交所已聚集大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2021年11月15日,北交所正式开市,至今已满三周年。作为专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服务的平台,其上市公司数量截至今年11月10日已达256家,总市值超过6700亿元。

北交所发布的上市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经营情况显示,这些公司共计实现归母净利润约78.79亿元,超八成公司实现盈利,四成以上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其中26家公司的净利润同比增幅超过50%。这一成绩彰显出北交所作为中小企业融资新平台的红利期。

然而,尽管北交所企业盈利面超八成,但整体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21.97%,反映出中小企业在持续盈利能力和成长性方面仍面临压力。部分中小企业盈利能力波动大,科技属性不强,这是北交所企业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北交所已聚集大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高达139家,占比超过一半。这些企业在换手率、流动性等方面表现优异,一些指标甚至超越了科创板。同时,北交所挂牌企业质量和数量都有所提升,利润体量也有所增加。

多位券商分析人士指出,北交所的发展空间巨大。随着沪深交易所上市门槛提高,中小规模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北交所上市。北交所对企业的质量标准也在逐步提高,对科技属性、竞争力和盈利能力都提出了具体要求。

然而,也有部分企业面临盈利和转型压力。以德众汽车为例,该公司上市当年盈利,但之后业绩逐年下滑。此外,还有企业在上市当年即发生亏损,如利尔达和安达科技。这些案例表明,北交所企业在持续盈利能力方面仍存在挑战。

为应对这些挑战,北交所已发布发行上市审核动态,对拟上市企业的创新特征给予明确引导,并制定具体的量化指标。这将有助于提升北交所企业的科技属性和成长性,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图片来源:网络;文章来源:中国经济周刊,内容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