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IPO市场趋严,硬科技企业热情不减
AI导读:
A股IPO市场趋严,迈百瑞创业板IPO申请终止,今年已有40家企业终止审核。尽管市场环境趋冷,但核心技术企业的IPO意愿依旧强烈,硬科技企业热情不减。随着宏观经济趋稳和市场信心回暖,IPO市场有望分阶段复苏。
继“冲A”两年有余始终卡在交易所首轮问询的锦艺新材后,2月16日晚,CDMO企业迈百瑞的创业板IPO申请也宣告终止。迈百瑞2022年9月28日获受理,在2023年6月过会后,20个月均没有进入提交注册程序,最终撤回发行上市申请。
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16日晚(下同),今年以来合计有40家企业终止审核,A股IPO在审企业已降至210家,较2024年同期下降超过六成。这显示出A股IPO市场的严格审核趋势。
尽管市场环境趋冷,三大交易所的审核仍在正常推进过程中。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三大交易所更新了75家IPO企业的审核状态,其中北交所新受理了1家企业(富泰和),深交所、上交所各有1家企业顺利过会(马可波罗和中策橡胶)。这显示出IPO审核流程仍在稳步进行。
同时,核心技术企业的IPO意愿依旧强烈,2024年下半年以来,壁仞科技、摩尔线程等硬科技企业先后在证监局完成辅导备案登记,开始冲击A股上市。这反映了高科技企业对于资本市场的积极态度。
“随着宏观经济趋稳,市场信心逐渐回暖,加上监管层对市场乱象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以及IPO审核流程的进一步优化,IPO市场有望分阶段、有节奏地进入复苏期,包括客观评估和把关企业质量基础上,逐步新增IPO受理数量。”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金融学讲席教授田轩表示。
IPO排队企业持续下降
自2023年下半年IPO节奏调整以来,A股IPO市场呈现受理数下降、终止数大增的特点。这进一步凸显了IPO市场的严格审核环境。
今年年初至今,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分别有7家、21家和12家企业终止IPO,其中15家企业拟登陆创业板,占比最高。这显示了创业板IPO市场的竞争激烈。
剔除“平移企业”后,排队时间最长的是沃文特和英科新创,2家企业受理日期均为2021年6月30日。8家企业已经向证监会提交注册,但最终仍未摆脱终止的命运。这凸显了IPO审核的严格性。
从最近一个报告期的业绩数据来看,有2家终止企业营收规模超过百亿元,分别是广州银行和美科股份。其中,广州银行2020年6月向证监会递交上市申请,2023年3月A股实行全面注册制后被平移至深交所主板审核,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达到160.03亿元,净利润30.17亿元。美科股份属光伏企业,尽管营收规模较大,但受行业下行周期影响,也面临较大盈利压力。
在IPO从严把关的趋势下,三大交易所合计在审企业目前为210家,其中北交所在审企业数量最多,为96家,占比超四成。其他板块中,沪市主板、深市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在审企业数量分别为38家、25家、31家和20家。这显示了北交所在IPO市场中的重要地位。

此前,北交所掀起了一波IPO集中受理高潮。2024年12月,北交所共计受理IPO申请32单,当月月末两天(12月30日和31日),单日就受理了13家、5家拟上市企业的IPO申请。这进一步彰显了北交所在IPO市场中的活跃度。
今年年初至今,沪深交易所尚无新增受理,而北交所则在1月20日受理了深圳市富泰和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即“富泰和”)的IPO申请。这显示了北交所在推动IPO市场方面的积极作用。
审核状态上,绝大部分的排队企业处在问询阶段。据记者梳理,210家IPO排队企业中,受理状态7家,问询(含已问询及回复)状态128家,上市委会议通过32家,中止审查29家,提交注册14家。这反映了IPO审核流程的复杂性和严格性。
从行业分布来看,排队企业中制造业数量最多,合计有162家。这显示了制造业在IPO市场中的重要地位。此外,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以及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也有一定数量的排队企业。
硬科技企业热情不减
年初以来,IPO市场再迎政策红利。证监会发布的《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指出,要支持优质科技型企业发行上市,并强调了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包容性。
这一政策红利进一步激发了硬科技企业的IPO热情。2024年下半年以来,已有多家硬科技企业完成辅导备案登记并开始冲击A股上市。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专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领域。
其中,不乏一些明星公司如燧原科技、壁仞科技等。这些企业凭借其在AI芯片、GPU等领域的核心技术优势,获得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和投资者的青睐。
随着资本市场改革的深入和投资者理念的成熟,高质量上市已成为共识。未来,预计将有更多优质科技型企业通过IPO融资实现快速发展。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