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港股IPO热度持续攀升,融资规模回归全球首位,中资券商成为核心推动力量。中金公司、中信证券等头部机构表现突出,中资券商在客户洞察与维护、协同网络方面有天然优势,正持续加码境内外协同布局。

  2025年港股IPO热度持续攀升,融资规模回归全球首位,中资券商成为核心推动力量。其中,中金公司、中信证券等头部机构表现突出,排名前四的中资券商合计市场份额已超四成。

  分析人士认为,中资券商核心竞争力源于对中国企业的洞察与境内外一体化协同优势,在服务企业A+H上市过程中优势凸显。目前,多家机构正持续加码境内外协同布局,通过聚焦热门赛道进一步巩固领先地位。

  占比近半

  “今年以来,港股市场实现‘量、价、质’全面跃升,在A+H上市热潮下,上半年港股IPO融资规模重回全球首位。”中信建投证券投行委港股业务负责人沈杰表示。

  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港股共有51家企业在主板成功上市,较去年同期的40家增长27.50%;IPO募集金额为1254.07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大幅上涨591.94%。

  从保荐机构情况来看(按上市日统计),中金公司以18单保荐项目位列第一,市场份额占比为16.36%;中信证券紧随其后,以11单保荐项目位列第二,市场份额占比为10.00%;华泰证券以10单保荐项目位列第三,市场份额占比为9.09%;招商证券以8单保荐项目位列第四,市场份额占比为7.27%。

  值得注意的是,港股IPO马太效应凸显,上述四家中资券商市场份额占比总计达42.72%。今年共有36家投行参与港股IPO保荐业务,中资券商占比近半。在今年全球规模最大的IPO项目宁德时代中,保荐机构出现了中金公司和中信建投的身影,而在海天味业、三花智控的项目保荐机构中,中金公司同样位列其中。

  优势凸显

  “中资券商与外资券商相比,在客户洞察与维护、协同网络方面有天然的优势。”沈杰表示,在客户洞察与维护层面,中资券商通常已与A股客户构建起长期陪伴式合作关系,能够洞察企业业务模式、监管政策偏好及管理层思维逻辑,长期服务于国企及民企龙头企业,信任成本显著较低。而在协同网络方面,母子公司依托“境内-香港”一体化团队,能够无缝衔接并输出A+H全链条统筹方案,促使H股上市及再融资效率显著提升。

  “中资投行在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方面具备核心竞争力。”中金公司管理委员会成员王曙光认为,中资投行扎根中国市场,凭借对中国企业的深刻理解,能更精准地衔接企业核心优势与资本市场需求,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本土化投资故事,助力企业高效利用境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切实维护中资企业利益。近年来,中资及亚洲投资者在香港IPO市场中的作用愈发凸显,而深耕港股IPO业务的中资投行凭借对境内外投资者,尤其是中资及亚洲投资者的投资偏好、决策逻辑和风险特征的洞察,能够实现中国企业与目标投资者的精准对接。

  加码布局

  谈及投行业务未来发展,沈杰表示,在A+H上市热潮持续的背景下,为进一步巩固现有的优势,中信建投证券将持续推进境内外一体化,深化“行业+区域+产品”矩阵。在政策红利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公司将精准把握香港市场流动性改善及估值修复的窗口期,聚焦TMT、大消费、先进制造、生物科技等港股IPO热门赛道,储备优质战略客户,特别是高市值的A+H项目。

  多家券商在接受调研时也公布了投行业务的发展情况与未来发展战略。

  中信证券表示,公司坚持香港、亚太、欧美“三步走”战略,持续完善全球重要金融市场业务布局,国际化发展进程加速推进,国际业务收入已创历史新高。展望未来,公司将立足全球化发展视角,着力提升“业务能力、客户市场、运营管理”三大核心竞争力。

  广发证券表示,公司将加强重点赛道资源积累、客户开拓与专业能力建设,着力打造产业投行与科技投行;深耕重点区域,持续巩固在大湾区的竞争力;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深化境内外一体化布局与集团化业务协同,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聚焦业务提质增效、合规风控与管理赋能,加速推进投行数智化转型。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