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今年IPO市场升温,40多家前期撤单企业再度冲刺A股上市。多数企业将目光投向北交所,并下调募资规模。投行人士称,撤单企业消除隐患或达标后会重新申报,北交所对成长型中小企业更包容。多家企业重新申报时对募资额和募投项目进行了调整。

今年以来,在IPO市场整体升温的背景下,一批熟悉的身影再次现身上市审核“考场”。上海证券报记者初步统计,今年以来,已有40多家公司在前期IPO“撤单”终止后,选择再度冲刺A股上市。

总体来看,这批企业再度冲刺IPO似乎都有备而来。从板块选择来看,大部分公司在首次申报沪深板块失利后,再度冲刺均将目光投向北交所;少数公司则从科创板转向主板或创业板。从募资来看,不少公司再度申报上市均下调了募资规模,或缩减了募投项目。

有投行人士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称,通常业绩波动较大或自身规范性不足的企业,会在审核问询阶段“撤单”离场,待准备充足后再申报上市。而再度申报上市的企业,基本都会重新评估资本市场环境、板块定位、经营业绩等因素。个别企业也会参考前期问询要点,充分优化自身经营情况后,再以更好的状态冲刺上市。

多家公司“改道”北交所。记者发现,目前大部分重新申报上市的公司,均将上市板块调整至北交所。中科仪就是其中一例,公司主要从事干式真空泵和真空科学仪器设备业务,2020年12月申报科创板上市获受理,2021年5月,公司主动“撤单”IPO终止。蓄势4年后,中科仪今年6月30日现身北交所上市“考场”。百英生物则是从创业板“改道”北交所,2024年7月创业板IPO“撤单”前,百英生物曾接受两轮问询。今年6月27日,北交所受理百英生物上市申请。晨泰科技上市之路可谓一波三折,今年6月,晨泰科技向北交所发起第三次上市冲击。

“‘撤单’企业消除相关隐患或达到相关标准后,会选择重新申报上市。”一位投行人士表示。该投行人士还表示,目前,资本市场各板块特色鲜明,北交所对成长型中小企业更加包容。对盈利能力较好但并不符合其他板块定位的企业来说,申报北交所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调降募资规模。记者发现,多家企业再度“冲A”时,均对募资额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下调。相应地,也对募投项目及资金分配进行了调整。其中,部分企业在前次募资的必要性、合理性方面受到一定质疑,此番重新申报进行了更加合理的规划。尚水智能是一家从科创板转战创业板IPO的公司,2023年申报科创板IPO时,公司拟募集资金10.02亿元,今年冲刺创业板IPO时,尚水智能将拟募集资金下调至5.87亿元。惠科股份今年现身深主板IPO“考场”,对比前次申报创业板IPO,公司拟募资金额从95亿元下调至85亿元。

有投行人士提示,对多次冲刺上市的公司而言,尤其要重视其前期尚未解决的“后遗症”或风险隐患,会否对其上市构成障碍。拟IPO公司或中介机构一定不能存闯关的侥幸心理。(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